自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開展以來,貴州省貴陽市清鎮市堅持聚焦主題、注重實效,一體推進學查改,緊盯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切實將學習教育成果轉化為精準觸達的民生服務,讓群眾在“看得見、摸得著”的變化裏不斷提升獲得感、幸福感和滿意度。
“煙火氣”暖了民心
“以前買菜路途遠,又要拎著很重的東西,現在下樓就能買到新鮮的蔬果,很方便。”市民陳曉瓊説。
為了讓“擺攤”不堵路,“煙火氣”不擾民,清鎮市創新推出“便民攤區緩衝街”概念,在全市17條符合條件的路段,合理劃定外擺區域和經營界限;設置了3處臨時趕集市場,可容納約800個攤位。曾經散亂無序的流動攤點,如今在規範管理的市場內有序經營。
清鎮市金盆路便民服務點 攝影 陸勁松
優美的市容市貌、良好的經營環境背後,是清鎮市對城市管理的精準施策。為讓城市管理更有溫度,走出“治理-反彈-再治理-再反彈”的怪圈,清鎮市綜合行政執法局積極探索符合市民最關心、最直接的管理模式,在城區適宜地段設置便民服務點,打造便民生活圈,極大滿足了周邊居民的“菜籃子”“米袋子”和“飯桌子”需求。
“夜泊區”帶來便利
6月初,清鎮市首批夜間臨時停車區正式啟用,贏得群眾廣泛好評。“通過一段時間的調研,我們發現夜間消費比較集中的幾個地方,存在停車困難的情況。”清鎮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隊教導員賀濤説。
清鎮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隊聚焦群眾停車需求,在清鎮市職教路盛源新天地路段、百花路建設學校門口路段、雲站路中環國際路段等6處夜間消費比較集中路段科學劃定路邊單排停放區域,每日22:00至次日淩晨7:00為允許停車時段。
清鎮市職教路夜間臨時停車區 攝影 張弘揚
同時,交警部門根據實際運行情況,動態調整停車區域範圍,為“便民不添堵”提供更堅實的保障。“除了現有的劃定區域,我們正協同周邊機關單位、公共企事業單位開放內部停車場,計劃推出‘夜間消費集聚區免費停車指南’,為地方經濟的發展注入活力。”賀濤説。
“村驛站”改變生活
走進清鎮市紅楓湖鎮民樂村快遞驛站,40余平方米的店面裏,貨架上包裹整齊排列,前來取件的村民絡繹不絕。數據顯示,日均到發快遞量達1000余件,且持續增長。
“過去取個快遞,要坐車到離家15公里遠的地方,來回要花5塊錢。現在村裏有了快遞驛站,取件不收費,走幾步就能拿到,簡直太方便了。”村民楊秀芬説。
清鎮市紅楓湖鎮民樂村快遞驛站 攝影 張全啟
為解決農村快遞進村難及領件違規收費問題,清鎮市交通運輸局聯合市郵政公司積極開展村級快遞網點建設工作,選取青龍山街道陳亮堡村,紅楓湖鎮民樂村、白泥村等8個村作為試點,倡導快遞企業與郵政公司簽訂合作協議,由雙方合作將郵件快件配送進村。
“農村快遞進村工程不僅打通了農村物流‘最後一公里’和農産品出村‘最初一公里’,更是連接城鄉、暢通鄉村物流‘毛細血管’的關鍵一步,讓鄉村加速融入現代生活。”清鎮市交通運輸局黨委書記、局長楊正友説。(文 代勝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