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貴州省遵義市仁懷市供港澳蔬菜基地在後山鄉田興村舉行揭牌儀式,這標誌著當地特色農産品正式納入港澳大灣區“菜籃子”體系,為黔貨出山開闢了新路徑。
工人在分裝辣椒
走進後山鄉茅鄉源供港澳蔬菜辣椒基地,連片的辣椒田鬱鬱蔥蔥,農戶們正忙著採摘首批成熟的辣椒,一派熱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後山鄉田興村黨支部書記夏世江介紹,今年田興村結合資源優勢,通過招商引資,以“支部+公司+大戶”的模式,種植了一百畝辣椒,既壯大了村集體經濟,又培養了大戶産業發展的規模化,為田興村“高粱+産業”奠定了堅實基礎。
工人在基地採摘辣椒
剛從枝頭摘下的新鮮辣椒,轉眼就被整齊裝箱、裝車啟運,直供粵港澳大灣區市場。這片100畝基地當前主種的牛角椒,憑藉優良品種特性,預計可實現産值160萬元。
當前,田興村特色産業的銷售渠道已成功拓展。産業的發展為附近群眾提供700余人次的就業機會,累計發放工資達12萬餘元。下一步,當地還計劃種植豌豆尖、水果蘿蔔等蔬菜,切實推動周邊群眾實現增産增收。
産業紮根鄉土,帶來的不僅是集體經濟的壯大,更讓村民實現了 “務工不出村”。年過五旬的夏永會就是受益者,在基地務工讓她兼顧了家庭與收入。“我年紀大了,能在家門口就找到一份簡單的工作真的很好,方便照顧家裏,一天可以摘七八百斤,有兩百元錢,日子更有滋味了。”後山鄉田興村村民夏永會説。
裝滿辣椒的貨車
今年,貴州長港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結合粵港澳大灣區農産品需求特點,在仁懷市精心規劃1000畝優質辣椒種植項目,主要引進羊角椒、虎皮青椒兩個優質辣椒品種,從育苗、管護、採摘全流程指導,嚴格按照港澳地區標準種植,不僅提升群眾種植技術水準,也保障辣椒品質。冷庫外,貼著“茅鄉源”標識的蔬菜已裝滿運輸車,即將開啟上千公里的“鮮送速遞”,最終進入港澳的商超、飯店,成為當地群眾餐桌上的新鮮食材。
今年,仁懷市計劃陸續打造三個供港澳蔬菜基地,共佔地1500畝,主要種植和銷售辣椒、豌豆尖等蔬菜,年産值預計可達1200萬,産業覆蓋群眾3500余戶,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文/圖 遊正玉 郭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