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不為遠,攜手情誼深。自2021年廣東省廣州市荔灣區茶滘街道與貴州省黔南州惠水縣擺金鎮建立東西部協作對口幫扶關係以來,兩地跨越千里,心手相牽,茶滘街道累計投入固定幫扶資金80萬元,精準助力擺金鎮四個行政村發展,在基礎設施建設、人居環境提升、特色産業培育等方面精準發力。茶滘街道以實際行動注入“茶滘力量”與“灣區溫度”,為擺金鎮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振興寫下動人篇章。
鬥底産業路覆蓋田壩 供圖 惠水縣融媒體中心
茶滘街道的幫扶始終立足群眾需求,以精準調研為前提,把資金用在刀刃上。在毛栗村,茶滘街道2021年投入10萬元人居環境整治資金,建成510平方米球場、修繕文化設施、繪製文化墻,為80戶336名群眾打造了休閒健身的開展文化活動的場所;針對産業發展的交通瓶頸,2022年投入20萬元修通毛栗村、鬥底村10公里機耕道,帶動近500畝撂荒地復種;2023年又硬化鬥底大壩600米産業路,惠及92戶農戶700余畝田地,讓農資運輸更便捷,為産業發展提速。
2023年,毛栗村兩個自然寨的50盞太陽能路燈亮了起來——這是茶滘街道投入10萬元實施的“光明工程”,照亮了87戶365人的回家路。“以前晚上出門要打手電筒,現在亮堂堂的,安全又方便!”村民的笑容裏滿是幸福。
茶滘街道的幫扶既重“面子”更重“裏子”,聚焦農業生産條件改善與特色産業培育,讓幫扶成效紮根土壤。鬥底村的海花草種植戶曾飽受晾曬難題困擾,2021年,茶滘街道投入10萬元建成晾曬場,710平方米硬化場地搭配庫房,讓79戶農戶告別“看天吃飯”。
“有了這個晾曬場,再也不怕下雨天海花草爛在地裏了,曬出來的海花草品相好,能賣上好價錢!”種植戶的喜悅道出了晾曬場帶來的“金鑰匙”效應。
高海拔的冗拱村,2024年迎來了茶滘街道援建的灌溉提灌站。10萬元資金建起的提灌站,通過796米水管將龍骨坡水庫水引入200余畝“乾渴田”,解決了78戶農戶“望天收”的困境,被村民親切稱為“及時雨”。
海花草晾曬場及儲存倉庫 供圖 惠水縣融媒體中心
關山村的11個辣椒大棚同樣是茶滘街道10萬元幫扶資金的成果。3050平方米的標準化大棚,培育辣椒苗22000盤,覆蓋種植1200畝,帶動78戶農戶參與,預計增收超100萬元,“小辣椒”正成為“大産業”,將為村集體帶來7萬餘元收入。
五年幫扶,碩果纍纍。擺金鎮四個村的基礎設施顯著提升,路燈亮了、道路暢了、水渠通了,近千名群眾的生産生活條件切實改善。産業發展後勁十足,從海花草晾曬場到辣椒大棚,從灌溉設施到産業路,精準投入激活了鄉村內生動力。
關山辣椒大棚 供圖 惠水縣融媒體中心
茶滘幹部的真情付出,架起了粵黔協作的連心橋。這份跨越山海的情誼,是東西部協作戰略的生動實踐,是“先富幫後富”的溫暖注腳。一盞燈、一條路、一片棚,串聯起兩地深情,照亮了擺金群眾奔向美好生活的振興路。(文 馮盤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