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貴州省貴陽市修文縣大石布依族鄉大屯村正推進實施一、二、三組崩塌、滑坡地質災害綜合治理工程,在村寨周圍險峭的懸崖峭壁中間安裝被動防護網,保障村民及遊客出行安全。
大屯村2.3公里臨崖路上方的灌木林中,一長排嶄新的被動防護網,如同清涼的裙擺繫於懸崖中腰,透過草木的遮掩,時不時映入遊人眼簾。新安裝的被動防護網,每一面均由網面、基柱和前後多條斜拉鋼繩組成,其中,網面高達5米,由粗絲、細絲交互織成,可攔截懸崖頂部脫落的大小岩石。
“下雨的時候,或者天晴時間長,崖壁上面鬆散的石頭會掉下來,安裝這個被動防護網,能起到攔截、擋阻的作用。這個被動網是5米高、10米一跨,安裝基柱的混凝土基坑面積約1平方米、深1.2米左右,鋼絲繩的拉繩坑同樣用混凝土澆築,面積約2米、深1.5米左右,鋼絲繩的作用主要就是,石頭砸到防護網上,它可以回彈。”工程施工班組現場負責人郭興奇説。

施工現場
大石布依族鄉大屯村一、二、三組坐落于烏江上游峽谷盆地,四面危崖絕壁環繞,地質災害隱患相對嚴重,絕壁上的危岩帶有9處規模較大的危岩單體和眾多零星危岩體,總體積19892.7立方米,不僅威脅到當地群眾生命財産安全,同時嚴重制約大屯村的規劃建設。
今年5月份,修文縣自然資源局牽頭,啟動實施大屯村崩塌、滑坡地質災害綜合治理工程,預計安裝被動防護網1900米,並同步對崖壁上的危岩帶進行削峰,清除安全隱患。工程推進過程中,村“兩委”班子開展宣傳動員、協調土地、化解矛盾糾紛,做了大量群眾工作。多方努力之下,目前相關工程已完成總工程量的70%以上。

大屯村峽谷
大屯村峽谷風光迷人,有濃郁的布依族風情,有“手扒岩”古道、“手扒岩”岩書、“唱歌土”、安貴榮墓遺址、“智慧泉”等獨特文化旅遊資源。地質災害綜合治理工程的實施,將在一定程度上破解當地的發展瓶頸,為基礎設施規劃建設、文旅項目開發等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
“搶抓工程實施的機遇,今後,我們可以為村民申辦房屋不動産證,可以新建房屋解決無房戶住房問題。我們將大力發展基礎設施,沿江岸、沿‘手扒岩’古道打造休閒健身步道,在碼頭修建民族文化廣場,開展臨崖路邊坡治理,沿江規劃建設一條新的進出村道路,在此基礎上大力推進農文旅融合發展。”大屯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王祥説。(文/圖 姜繼恒 李宇 郭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