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貴州消息(記者 羅淼):8月28日,2025中國國際大數據産業博覽會“數字絲綢之路・數字經濟國際對接” 交流活動在貴陽市舉行。活動以“深化國際合作,共探數字經濟發展新機遇”為主題,吸引了來自全球多個國家的政府官員、企業高管、專家學者及服務機構代表等300余人參會,共同探討數字經濟發展的前沿趨勢與合作路徑。
“中國政府高度重視數字經濟國際合作,近年來先後在G20、APEC等國際平臺上,就數據安全、數字經濟、國際合作、數據跨境流動等重要議題發起倡議,得到眾多國家的贊同,中國倡導的數字經濟多雙邊合作得到了全球合作夥伴的積極參與。”國家數據局局長劉烈宏提出,促進全球數字經濟高品質發展,應從基礎設施、治理體系、産業人才、數智技術四方面實現聯通、築牢基石。
活動現場 攝影 羅淼
“隨著時代演進,科技創新逐漸成為驅動國家經濟發展的核心引擎,而數據則如同新的‘石油’。”尼日利亞-中國戰略夥伴關係組織NCSP總幹事約瑟夫·奧拉松坎米·特格貝在致辭中表示,非洲數據市場增長迅猛,尼日利亞預計到2030年數據市場規模將達6.7億美元。他呼籲中非持續攜手前行,在大數據領域開展深度合作,以數字智慧造福兩國人民。
主旨演講環節聚焦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國際數據空間建設、企業數字化轉型等熱點議題。中國社科院大學教授、國家數據專家諮詢委員會主任、國務院原副秘書長江小涓,國際數據空間協會(IDSA)首席執行官拉斯·納格爾等五位權威專家發表主旨演講,從多維度分享了數字經濟發展的前沿觀點與實踐經驗。
專家發表主旨演講 攝影 羅淼
“跨國合作除了與國外政府間、大企業間的合作外,還應多關注一些小而美、小而強,能夠真正落地和滲透到最基層的合作項目,讓基層民眾在數智時代共同發展、共同獲益。”江小涓在演講中提出,建議加快為跨國合作的小企業提供企業研發平臺、産銷融合平臺和産業集群平臺,提高跨國合作成效,讓合作項目惠及基層民眾。
拉斯·納格爾介紹了國際數據空間協會(IDSA)在構建全球數據共享標準與機制方面的努力,並透露,在政府部門的支持下,IDSA已與中國電信、中國聯通、華為等企業達成合作,為這些企業搭建起數據共享的新型機制。得知中國正積極推進近100個數據空間的建設,IDSA團隊對此高度關注。拉斯·納格爾期待雙方能攜手挖掘這類平臺的發展潛力,共同破解數據共享領域的現存難題,希望通過合作構建一系列價值體系與多元技術方案,為數據供應商、通信服務商及數據應用方打造高效對接的“市場生態”,持續為各國標準化國際數據空間建設貢獻力量,推動全球規模數據空間生態體系的完善與發展。
圓桌對話環節 攝影 羅淼
在圓桌對話環節,來自津巴布韋、烏茲別克斯坦等國的政府代表,以及中國移動、中國電信等企業高層,圍繞數字經濟國際合作政策展開深入討論。德國保時捷MHP諮詢公司、Catena-X汽車網絡協會、吉利汽車集團和中汽科技(上海)等中外企業代表,則聚焦汽車産業數字化,共商國際合作路徑。此外,上海、廣東、山東等多地數據局負責人也在交流環節中分享經驗,為企業對接地方政策提供指引。
作為活動支持單位,貴陽國家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全程做好服務保障,助力這場跨國界、跨領域的數字經濟對接盛會順利開展。接下來,貴陽高新區將持續跟進活動期間達成的合作意向進度,做好後續服務,推動更多數字經濟項目在本地、本區落地生根,為 “數字絲綢之路” 建設貢獻更多高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