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茶園到茶杯!“數聚黔茶”賦能茶産業全環節
來源:天眼新聞  |  2025-09-18 10:27:50

  經過夏季大宗茶採摘加工高峰期,目前,石阡縣各茶園進入秋季管護階段,開始“休養生息”,為來年增産增效奠定基礎。

  之前由於管理粗放,茶農們只採明前茶,經濟效益低下;而今,隨著産業不斷升級,石阡苔茶在數智化賦能下迅猛發展,苔茶産品暢銷國內外市場,石阡縣“中國苔茶之鄉”的名聲越來越響。

從茶園到茶杯!“數聚黔茶”賦能茶産業全環節

石阡縣茶園

  走進石阡縣茶産業中心,一名工作人員通過一個大數據平臺,就能輕鬆掌握龍塘五萬畝核心區茶園的溫度、濕度、病蟲害等情況,實時掌握茶葉生長狀態,實現茶葉生産全程可監控、可溯源。

  “在數智化加持下,石阡縣現已成功培育優質高效苔茶品種5個,大數據平臺建成後,減少茶園灌溉人工投入50%以上。”石阡縣茶産業中心副主任段長流説。

  這一轉變,還要得益於貴州航天智慧農業有限公司輸出的“數聚黔茶-貴州茶園全鏈智控解決方案”,讓茶園充滿“科技范”。

從茶園到茶杯!“數聚黔茶”賦能茶産業全環節

茶園內的多功能氣象站

  “數聚黔茶”通過對茶園種植、銷售等全鏈條數據的分析,實現茶園産量提升30%、資源浪費減少24%、農事管理效率提升35%、生産成本降低40%,推動茶産業從傳統經驗向數據驅動轉型,在2025年“數據要素×”大賽貴州分賽上獲現代農業賽道一等獎。

  傳統茶産業存在種植“看天吃飯”、加工“手感判斷”、銷售“渠道壁壘”、貸款“資産抵押”等痛點難點問題。

  “如何掌握品種優選、土壤肥力調控、水分精準供給、病蟲害綠色防控等核心要素進行科學管護,實現産量與品質雙提升?每位茶産業從業者都在探尋答案。”航天慧農市場行銷處處長孟慶偉接受採訪時説。

  “數聚黔茶”旨在推進茶産業數智化管理、産銷精準對接、全流程安全溯源、金融賦能,引領其從“經驗驅動”向“數據驅動”轉型升級。

  “方案實現三大矩陣協同,讓數據貫穿‘茶園’到‘茶杯’全過程。”孟慶偉介紹,生産端匯聚環境、土壤、氣象、農技數據,能實現標準化種植;流通端集成智慧倉儲、數字加工關鍵數據,打通數據介面,實現管數據就能管業務;消費端通過品質溯源數據優化數字化行銷分析,提升復購率。

從茶園到茶杯!“數聚黔茶”賦能茶産業全環節

石阡縣茶園

  同時,該方案的四個場景數據流交織,形成覆蓋全産業鏈的大閉環,讓數據成為驅動産業運轉的核心要素。

  在種植場景打造“數字茶園”,數萬條數據經5G網絡傳至平臺,AI模型生成精準決策,反哺種植端形成小閉環。在加工場景構建“數智車間”,品質檢測數據傳至交易場景作定價依據,實現“加工數據反哺交易”。

  在交易場景推出“公共茶倉”,通過演算法分析生成精準供需對接信息,實現“以銷定産”。在金融場景推出“數據信用”模式,以全鏈數據為信用基礎提供融資服務。

從茶園到茶杯!“數聚黔茶”賦能茶産業全環節

茶園內的物聯網蟲情測報燈

  “數據要用起來才能釋放價值,在方案中,全流程5萬條溯源數據倒逼生産標準升級,使優質茶品佔比提升15%;數萬條調度數據驅動智慧決策,綜合成本下降20%;20萬條産銷數據實時直連,訂單響應速度提升3倍、庫存週轉率提高30%。”孟慶偉一一細數方案落地帶來的改變。

  同時,數據工具下沉基層,小農戶共享2萬條農技與市場數據,帶動300余名從業者增收;打通上下游數據催生新業態,産業附加值增長30%。

  “目前,該方案已在遵義、都勻、江西等地落地。”孟慶偉説,接下來,航天慧農將堅持以“數”賦“農”,持續進行智慧農業領域的探索。(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陳露)

編輯:顏觀潮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