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賦能非遺傳承體驗新空間”亮相貴州丹寨 數字技術讓非遺煥發新生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2025-09-18 15:00:21

  9月16日,第三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年會暨第四屆丹寨非遺周在貴州省黔東南州丹寨縣啟幕。“科技賦能非遺新傳播新展示”專題展覽同步亮相,集中呈現“非遺+科技”融合創新成果,打造可長期參觀體驗的“科技賦能非遺傳承體驗新空間”。

  展覽匯聚了中央美術學院、京東方藝雲、風語築、光禹萊特、宇宙猜想等五家院校與創新企業,共展出13個代表性科技非遺項目,通過數字交互、虛擬現實、AI智慧等前沿技術,讓古老非遺煥發時代光彩,為公眾帶來沉浸式、互動性強的文化體驗。

“科技賦能非遺傳承體驗新空間”亮相貴州丹寨_fororder_1

星燧熾願——數字煙花沉浸互動體驗 供圖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協會  

  中央美術學院師生帶來多項數字互動作品,以現代科技語言講述傳統技藝之美。星燧熾願——數字煙花沉浸互動體驗以國家級非遺“煙火爆竹製作技藝”為靈感,融匯敦煌壁畫藻井紋樣,將敦煌壁畫中的藻井紋等吉祥紋樣進行現代轉譯,巧妙融入數字煙花的表現形式,並特別採用傳統火柴點燃的方式,喚起人們對傳統節慶與美好情感的深刻共鳴。

“科技賦能非遺傳承體驗新空間”亮相貴州丹寨_fororder_2

鳥鳴花飛——鳥籠國畫花鳥數字互動體驗 供圖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協會

  鳥鳴花飛——鳥籠國畫花鳥數字互動體驗則以“中國鳥籠之鄉”丹寨仙女卡拉村為靈感,將真實鳥籠與虛擬飛鳥結合,呈現飛鳥入畫、梅樹綻花的動態畫面。

“科技賦能非遺傳承體驗新空間”亮相貴州丹寨_fororder_3

器鳴不息——“泥咕咕”數字化非遺體驗裝置 供圖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協會

  器鳴不息——“泥咕咕”數字化非遺體驗裝置。基於浚縣泥咕咕這一國家級非遺項目,觀眾通過“吹氣”動作觸發數字泥咕咕的形態流轉,交織出春燕報豐、駿馬奮蹄與祈福社火等圖景。

“科技賦能非遺傳承體驗新空間”亮相貴州丹寨_fororder_4

英歌潮舞——英歌數字互動體驗 供圖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協會

  英歌潮舞——英歌數字互動體驗則通過擊鼓與螢幕中的英歌人物互動,激活動態表演與音效,實現非遺英歌舞的現代轉譯。“車馬慢·書”藝術裝置通過投遞信紙觸發四種不同時空的動畫儀式,從大唐驛站到量子通信,展現溝通方式的變遷。

“科技賦能非遺傳承體驗新空間”亮相貴州丹寨_fororder_5(1)

車馬慢·書——一場穿越時空的投遞藝術體驗 供圖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協會

  光禹萊特推出的沉浸式互動作品《天地織形·露華凝彩》,以國家級非遺“苗族蠟染技藝”為創作源泉,通過數字光影將貴州山水與蠟染紋樣交融呈現。山巒村寨以藍白肌理鋪展,魚鳥、蝴蝶穿梭其間,構成一幅流動的生命畫卷。

“科技賦能非遺傳承體驗新空間”亮相貴州丹寨_fororder_6

沉浸式互動作品《天地織形·露華凝彩》 供圖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協會

  京東方藝雲則帶來《趣構成紋》互動展,依託Unity引擎和AIGC技術,實現對傳統絲綢紋樣的實時生成與再創作,以數字技術活化絲綢文化,帶來傳統與科技交融的沉浸體驗。

“科技賦能非遺傳承體驗新空間”亮相貴州丹寨_fororder_7

《趣構成紋》互動展 供圖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協會

  此外,“非遺裏的中國陳列館項目展”作為央視大型節目《非遺裏的中國》的線下體驗館,重點展示了剪紙與咏春拳互動項目,讓觀眾在沉浸體驗中感受非遺魅力。宇宙猜想也帶來VR觀影《甲骨文奇遇記》《叢林探秘·重返侏羅紀》、AI民族服飾拍照墻及語音繪本創作等數字化體驗內容,通過科技手段增強非遺的互動性與傳播力。

“科技賦能非遺傳承體驗新空間”亮相貴州丹寨_fororder_8

非遺裏的中國陳列館項目展 供圖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協會

  該展覽將作為常設展示空間面向公眾長期開放,持續推動非遺的創新傳播與活態傳承。(文 楊辰喻文 陳涵)

編輯:羅淼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