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ChinaNews閱讀

貴州大學學生團隊備賽首屆無人駕駛全球挑戰賽

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2018-05-21 14:24:36

  國際在線貴州頻道消息(楊麗芳 實習生  岳旺):第一次見到席阿行時,他正在辦公室裏對著電腦敲打著代碼,認真而專注。席阿行是這一次貴州唯一一支參加首屆無人駕駛全球挑戰賽(以下簡稱挑戰賽)隊伍的負責人。據了解,這支貴州大學學生團隊共五人,平均年齡在23歲,均為貴州大學機械與工程學院的研究生。

  據了解,該挑戰賽將於5月25日-5月26日在貴陽舉行,屆時將有來自全球11個國家共30余名無人駕駛頂尖工程師參加此次比賽。

貴州大學學生團隊備賽首屆無人駕駛全球挑戰賽

席阿行正在為無人車模型輸入代碼 (攝影  岳旺)

  “申請參加這次比賽其實更多的是想將我們平時專業所學到的和所研究的東西運用起來,對我們來説也是一個新的挑戰。”談及參加比賽的緣由席阿行表示,“近幾年來,貴州大數據發展十分迅速,給我們這些熱愛研究的人提供了一個發展和施展的平臺。”

  此次挑戰賽為參賽隊伍提供具備感測器與自動控制的全尺寸和小尺寸車輛平臺,主要比拼智慧性和速度,貴州大學的團隊參加的是小尺寸車輛的比賽。“我們也是剛拿到主辦方提供的車輛,現在要做的就是制定個性化的方案,對車輛結構進行優化,並且採用深度學習訓練車輛模型,以此提高donkycar的運行速度。”團隊中負責結構優化的劉東傑説。

貴州大學學生團隊備賽首屆無人駕駛全球挑戰賽

辦公室擺放著各種無人車模型 (攝影 岳旺)

  在同五人的交流中,國際在線貴州頻道了解到,目前五人的工作就如同老師教導學生學習,通過演算法和結構的調試來“教導”車輛從靜止狀態學習如何“跑”,並學習如何“不越線的跑”。

  跟隨五人的腳步,來到一間有著他們自製模擬賽道的空教室。“現在對我們來説最困難的是數據的採集,這需要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研一機械電子專業的曹卓主要負責演算法調試,他簡單的做了一個計算,車輛的“學習時間”大約是在模擬賽道上人工控制跑10到20圈,收集5000到20000張圖片作為數據,對演算法進行訓練以減少控制誤差,得到更精確的模型。

貴州大學學生團隊備賽首屆無人駕駛全球挑戰賽

隊員在模擬賽道上教模型車“學習” (攝影 岳旺)

  此次參賽的五名學生分別是貴州大學機械與工程學院車輛工程專業的席阿行、周滔、付浩龍、劉東傑及機械電子專業的曹卓。其中有四名都是來自貴州大學機械工程學院趙津導師的研究團隊,該團隊長期從事智慧車輛與智慧交通系統、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飛行器技術、測控技術等共10余項研究。

  “我很支持他們去參加這次比賽,在這個過程中他們不僅可以跟其他參賽者學習和交流,提高綜合素質,還能展示我們貴州的風采。”團隊指導老師趙津説,“希望這個經歷能為他們在接下來的研究中提供新的靈感和啟發。”

編輯:羅奇波

—  相關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