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貴州頻道消息(楊麗芳):2012年是貴陽市烏當區信息産業創新發展起步的一年,在獲批國家首批智慧城市創建試點後,該區依託電子信息産業發展及網絡建設基礎,全面啟動了大數據發展及智慧城市創建工作,以大數據應用為重點,不斷挖掘大數據“政用、民用、商用”價值,智慧城市建設正穩步推進。
“大數據+醫療” 緩解群眾看病難
“現在大家看到的就是烏當智慧醫療雲平臺,在平臺內現在已經有170余萬電子病歷,我們就可以根據電子病歷來進行一些數據的收集和整理,以此來做到疾病的預防和監測。比如可以通過選擇一定時間高發病的數據來進行分析,哪一個疾病在哪個年齡段、性別是比較高發的,讓我們的醫院能夠在預防和接下來的資源配置中做到更加合理。” 貴陽市烏當區智慧城市展示中心的工作人員周娜説。
據了解,烏當智慧醫療雲平臺是貴州省第一家縣級智慧醫療健康雲平臺,通過該平臺的搭建,烏當區內的公立醫院全部使用信息化系統,實現各醫院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數據共享交換、區域醫聯體雙向轉診和分級診療、居民健康檔案的共享,同時還具備與省、市兩級人口健康信息平臺的數據共享能力。
“有了這個平臺真的很方便,我可以直接用微信申請個人健康卡,這個卡不僅有我個人的就醫信息有詳細的記錄,還可以讓我進行網絡上的預約掛號,特別方便和節省時間。”家住烏當區的李艷女士表示。
據了解,烏當區目前共發放居民健康卡10萬餘張,建立居民健康檔案19萬餘份。正是這些數字化的管理方式,讓醫療可實現數據化,讓數據可視化,……這些“大數據+醫療”的實踐,改變了傳統看病的方式,使工作就診更加方便快捷,有力緩解了群眾“看病難”問題。

烏當智慧醫療雲平臺(攝影 楊麗芳)
“大數據+政務” 提升管理效率
目前,烏當區已完成7.6萬餘人的基礎信息採集、監控探頭已超340個、完成電子公文收發及協同辦公……在政用方面,烏當區通過實施智慧社區、視頻報警聯網管控、智慧生態等項目,不斷提升政務管理效率。
據周娜介紹,“這個平臺是我們貴州省的政務服務大數據平臺,主要是針對政府部門的辦事詳情進行分析,包括辦案率、結案率以及相應的審批,通過數字化的管理方式,讓接下的辦案過程中可以錯峰辦理,也可以通過整體的管控,來了解到一定區域內投資的情況,對數據進行跟蹤和整合。”
據介紹,在大數據的政用方面,烏當區不僅以網格化作為管理手段,整合各社區信息服務資源,融合戶籍人口、黨建、城市管理綜合部件等,目前已完成7.6萬餘人基礎信息的採集和對比,還應用視頻報警聯網管控系統,安裝了監控探頭340余個,以此提升該區技防監控能力,最終還利用烏當區的自建網絡,實現各單位電子公文收發以及協同辦公。
“大數據+大生態” 實現全民參與
2017年起,貴州省全面推行河長制。烏當區則將大數據理念引入生態治理體制機制的創新體系之中,並開發河流綜合管理大數據平臺。該平臺可實現工作即時派發、任務上傳、問題處置、結果反饋、責任落實督辦、投訴處理追查、監督考核評價等功能。
據介紹,利用該平臺,烏當區內各級河長可實時了解河道情況、河流沿岸排污口、污染源以及下級河長的巡河情況,視頻監控可實時查看水質情況。平臺的構建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河湖管理問題發現不及時、部門協作困難、上下級河長缺乏信息溝通等問題,讓河長任務明細化、河流管理精細化、共建共享社會化、河湖管理智慧化。
此外,在助力各級河長工作的同時,公眾可以通過客戶端參與到河水治理的工作中來。“當公眾發現河水受到污染或者發現有異常的情況,可以在客戶端中進行反映,而河長在接到問題後將會進行核對和處理,還將回饋給公眾,主要是為了實現全民參與、全民建設、全民監督。”
2012年,烏當區信息産業孵化園啟動建設,2014年,以大數據為手段的政務信息融合啟動,2017年,烏當區智慧醫療、智慧徵收、電子政務、智慧停車等平臺孕育而生......烏當區啟動全面大數據發展,深化數據的“聚通用”,以數據智慧驅動産業創新,推動實體經濟實現科研創新、轉型升級和産業聚集,匯聚國內外優強企業、高端人才、優質資本和市場資源,形成新的産業集群和新業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