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中國企業傢俱樂部理事及企業家代表們參觀國家脈衝強磁場科學中心。(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柯皓 攝)
閱讀提要
9月27日,喻家湖畔,大咖雲集,中國企業傢俱樂部理事及企業家一行十余人走進華中科技大學,感受國家脈衝強磁場科學中心、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的科技創新脈動。
國之重器 引來點讚聲聲
國家脈衝強磁場科學中心,教育部直屬高校首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是物理、化學、材料和生物醫學等多學科領域科學研究的“國之重器”。
“強磁場是研究材料本質特性的‘放大鏡’,以前國內沒有脈衝強磁場實驗設備,高校院所進行相關研究只有借助歐美國家的實驗室來完成,嚴重制約了我國強磁場科研進展。”該中心主任李亮的介紹,吸引著企業家們的目光,引發了他們濃厚的興趣。
強磁場設施沙盤模型、墻上展板、控制中心……每到一處,他們看得仔細,聽得認真。
走進脈衝強磁場設施設備間,各式線圈、電路、儀器琳琅滿目,好似一片由金屬構成的“熱帶雨林”,穿行其中,企業家們紛紛感嘆:“國之重器,名不虛傳。”
中國企業傢俱樂部理事長、新奧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王玉鎖全程緊跟在李亮身邊,不時就專業技術提問,深入交流,尋找一些後期合作機會。
“今天很有收穫,很震撼。”龍湖集團董事長吳亞軍説。
發出邀請 贏得掌聲陣陣
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科技部于2017年批准組建的6個國家研究中心之一,聚焦信息光電子、能量光電子和生命光電子三大領域的基礎性科學和技術問題。
“我們研製出了全球首款全數字PET(正電子發射斷層成像),在腫瘤等重大疾病診斷方面獨具優勢;熱烈歡迎企業家精英投資湖北,投資世界級的精準診療光谷實驗室。”在聽完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朱䒟的介紹後,現場響起了陣陣掌聲。
一家企業展示的共聚焦顯微內窺鏡引起嘉賓關注。據介紹,作為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的産業轉化項目,這臺內窺鏡可以把人體的胃粘膜組織放大1000倍,早期胃癌的檢出率達到90%以上。
“你們前期是誰投資的?”“這是我的名片,方便加一下微信嗎?”雖然參觀只有短短幾分鐘,聽完展示者的介紹,中信産業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劉樂飛接連發問。隨後劉樂飛立馬與介紹者交換了聯繫方式,準備讓公司人員跟進關注。
一款太陽能電池項目引起了新希望集團董事長、中國民生銀行副董事長劉永好的關注,“新能源是中國未來發展科技競爭力的一個重要環節,我的很多朋友也在探索太陽能等新能源領域,我對此也比較關注。”
感受脈動 武漢未來彈跳力更強
“武漢是科技重鎮,不管是生物醫藥還是光科技都有特色、有特點!”劉樂飛説,武漢高校和科研機構眾多,有不少國內領先、國際領先的科技成果。
“我們對武漢未來科技的發展十分看好。”劉樂飛説,特別是在目前科創板註冊制的宏觀大背景下,團隊會把武漢當成投資的重要區域,相信武漢未來會成為中國的科技之都。
“數字PET,是未來社會發展的需要,是人們健康發展的需要,也是科學技術發展的需要,是很牛的技術。”天泰集團創始人王若雄疫後第一次來武漢,看了兩個重量級的中心,對武漢未來的發展更有信心了。“經歷過苦難後,我相信武漢未來彈跳力會更強,對武漢充滿更大的期待。”他説。(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吳文娟 週三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