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多家中小服裝企業返鄉辦廠 天門服裝産業回暖
來源:湖北日報  |  2020-10-19 10:59:21

  閱讀提要

  天門市約有十幾萬人在廣州、深圳等地做服裝生意。今年以來,大批天門服裝老闆回鄉辦廠,回歸企業與本土規模服裝企業互補,形成較完整的服裝産業鏈。隨著市場逐漸回暖,天門服裝産業開始紅火起來。

  火了!火了!

  天門市龍騰服裝時尚小鎮的企業車間內,縫紉機的“嗒嗒”聲,傳遞出市場回暖的信號。

  “8月份以來冬裝訂單激增,服裝廠都是滿負荷生産。”10月12日,小鎮負責人樂得合不攏嘴。

  入秋以來,在疫情中熬過艱難時光的天門服裝企業迎來轉機。受疫情影響,今年不少在外做服裝生意的天門老闆選擇回鄉辦廠,加上近年來天門市大力引進規模服裝企業,支持服裝産業提檔升級,當地服裝産業在疫情後正呈現出新的發展態勢。

  冬裝需求激增,企業滿負荷運行

  走進湖北鑫酷帆服飾有限公司,一百多台機器整齊排列,工人們正有序分工,熟練地進行裁剪、打線、壓浪。

  鑫酷帆公司主要生産羽絨服、棉服等男士冬裝。一款男裝,從半成品到成品要經過180道工序,在智慧節拍流水線的“監督”下,走完所有工序只需170秒,效率大幅提升。

  4月份復産後,公司遭遇市場寒流,連虧了幾個月。

  停不停工?轉不轉産?

  “思考再三,我們還是決定堅守本行。”公司相關負責人沈浩説,對於服裝生産企業來説,成熟的産業工人是核心競爭力,絕不能大量流失。因此,他們再小的單也接,“加工費最低的時候,一條褲子7元錢,我們給工人5.8元。”

  鑫酷帆的“定力”獲得了回報。隨著服裝市場逐步回暖,8月份以來,訂單出現井噴式增長。“每個月都是十幾萬件的産量,滿負荷生産。”沈浩慶倖一直跟著企業發展的100多名老員工沒有解散。否則,他們拿到了訂單也無法交貨。與此同時,政府一直幫助當地服裝企業招聘工人,並從資金、建設、生産等方面給予支持。

  目前龍騰服裝小鎮已簽約落戶40多家漢派服裝品牌企業,正式投産4家。這些企業均以“總部+衛星工廠”的模式發展,將銷售窗口設在漢正街龍騰第一大道,將生産後臺放在服裝小鎮。天門市搜服尚品服飾有限公司李志雄説:“國慶期間人們對於極寒天氣的預期,又將冬裝推火了一把。”

  完整産業鏈悄然成形

  受疫情影響,不少天門人在外地開辦的服裝企業悄然回歸。據不完全統計,今年至少有五百多家中小服裝企業“轉戰”天門。

  在岳口鎮原建材市場的一條街上,今年一下子入駐了50家左右的服裝生産企業。這些企業有一個共同特徵:都是從廣州橋南新街回歸的天門服裝老闆開辦的。

  街口的一棟6層樓,全部被服裝企業佔據。整條街的一樓門面,密集分佈著布料、裁衣、繡花、打版、製衣、燙衣、各種輔料等服裝企業,一條接近完整的服裝産業鏈逐漸成形。“短短幾個月時間,這裡已經有些橋南新街的味道了。”在廣州做了幾十年服裝生意的老闆劉明洋感慨。

  “在廣州的生意因為疫情受了些影響,在外漂泊了多年,也想回來照顧家庭。”春波服飾老闆周海軍是較早入駐的,他説,回來一看各方面環境還不錯,就安定下來了,還勸説不少老鄉回來。

  受疫情影響沒外出務工的工人們,則為這些回歸企業提供了充足的勞動力。周海軍租用了四間門面,每天生産幾千件衣服,全部在拼多多上銷售。“做多少就能銷多少。”他説,20多名工人都是本地人,他們工作時間靈活,按件結算工資,每月工資基本在7000元左右,離家也很近。

  回歸企業帶火家庭作坊

  因疫情被困在家的一兩個月,讓不少天門老闆重新認識了自己的家鄉,增添了回歸的信心和決心。

  “據我了解,今年回來的不少於600人。”廣州涵遇梵服飾有限公司老闆石志剛就是其中一位。他的家鄉九真鎮近年來大力發展電商産業,建設的電商産業園初具規模。“水、電、網、物流等條件都不錯。”他決定將廣州的生意轉回家鄉。

  “有物流專線到園區,非常方便。”石志剛説。10月2日,他在九真鎮電商産業園租用的廠房正式投産,每天發貨量約在2000件。

  與岳口鎮回歸企業的生産模式不同,他採用外包模式,將服裝生産分散到當地家庭。“九真有很多服裝産業工人,只要給個版樣,就能做出你想要的衣服。”

  在張廟村12組,村民劉愛玲正在縫紉機上縫製風衣。風衣的原料由企業定時送到家門口,她每天可做12件左右,一件加工費十多元。“左鄰右舍不少都在幫石老闆加工。”劉愛玲説,自己的老手藝“發揮餘熱”的同時,還能照顧孫子。石志剛説,目前有60多戶家庭與他合作,有的是一個人,有的是夫妻檔。

  位於電商産業園的另一家企業——天門元酷服飾有限公司從杭州回歸,目前租用了産業園的一層廠房。老闆夏俊在天貓上開的旗艦店有2.6萬名粉絲,每件100元到300元的親民價格,讓她的生意非常火爆。

  夏俊説,近兩個月公司的訂單量同比增長了40%。為了抓住機遇趕制冬裝,夏俊又在當地新招了50多名工人。有了疫後重振的各種助力,夏俊對未來很有信心。(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廖志慧)

編輯:蘇喜茹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