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在練習書法。 (通訊員 劉建維 攝)
拾回橋鎮鄉村大舞臺吸引群眾觀看文藝演出。(通訊員 劉建維 攝)
閱讀提要
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必將不斷提升人民思想覺悟、道德水準、文明素養和全社會文明程度。
荊門市不斷創新工作思路,推進資源融合,著力建強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鞏固基層宣傳思想文化陣地,有效打通了宣傳群眾、教育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里”,全面提升了縣域基層社會治理能力和水準。
縣鄉村三級,共同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各級黨組織書記擔任主任、所長、站長。近日,荊門市發佈《深化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實施方案》,將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納入各縣市區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實績考核範疇。
文明實踐,如何凝聚群眾、引導群眾?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探訪荊門基層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時看到,在城區,志願服務長效、精準,為居民解難題、辦實事;在鄉村,文明實踐“積分制”成風化俗,潤物無聲。
6支志願服務隊解難題暖人心
走進荊門市掇刀區白廟街月亮灣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各個功能場所寬敞明亮,文化氣息濃郁。
室內羽毛球場,運動愛好者正在打球。圖書室內,書迷們在看書。老人們在練習書法,孩子們在看圖畫書,大家在這裡各取所需。
月亮灣社區黨支部書記、主任王小雨正好遇到了前來反映問題的居民鄭會寬。“跟您反映個情況。115棟路邊有一個下水道井蓋破了。行人要是掉下去不得了。”
“好,馬上安排工作人員去看一下,儘快處理。”王小雨立馬和他到現場查看,並聯繫工作人員前來維修更換。
群眾利益無小事。迅速解決群眾反映的問題,得益於月亮灣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開展了“群眾點單—所站派單—志願者領單”的服務模式,一旦居民將問題反映給社區,社區會迅速安排志願者進行解決,最大限度為居民排憂解難。
“我們組建了6支志願服務隊,圍繞百姓的生産生活、衛生健康、精神文化等各種迫切需求,整合各方資源,有序開展服務,力求為群眾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王小雨説。
除了幫助居民解決困難外,月亮灣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在年初就制定全年活動項目清單,包括尊老敬老、法治宣傳、文化講堂等各種活動,保證每月有活動、每月有重點,從精神上關愛轄區群眾。
家住月亮湖小區的越玉珍夫婦倆是留守老人,年歲已高,身體又不好。社區志願者們定期上門看望老人,與老兩口拉拉家常,關心老人的飲食起居。
“逢年過節都來,噓寒問暖,送菜上門。我心裏都過意不去了。”越玉珍老人説。
【記者點評】通過“群眾點單—所站派單—志願者領單”的服務模式,調動志願服務的積極性,精準、常態、長效地開展志願服務活動,打通社區服務居民群眾“最後一米”。
文化綜合體提供17項免費服務
收完稻穀,正是農閒時節。沙洋縣拾回橋鎮文化綜合體,“紅色文藝輕騎兵”在鄉村大舞臺上精彩上演;運動場上,村民有的打籃球,有的在健身器材上活動;電影放映廳裏,一堂月嫂培訓吸引了50多人參加。
拾回橋鎮立足現有資源,將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與綜合文化服務中心有機結合,打造思想引領、道德教化、文化傳承等多功能于一體的基層文明實踐平臺與文化活動陣地。
拾回橋鎮文化綜合體包括公共服務中心、鄉村文化宮、鄉村大舞臺、多功能運動場、鄉村青少年文化中心、影視廳、農耕文化博物館、圖書閱覽室等文化設施,可提供17項免費公共文化服務,是鎮村組織志願服務和群眾開展文體活動的首選之地。
在文化綜合體,隨處可見身穿紅色馬甲的志願者。2019年以來,拾回橋鎮共組織開展扶貧幫困、衛生健康、創業就業、關愛留守婦女兒童等文明實踐志願服務活動29次。上映室內電影近600場、露天電影300余場,舉行文藝演出36場,讓群眾在農村就能享受城市高品質精神文化生活。
“我們還要充分發揮‘扶志’‘扶智’作用,幫助貧困戶脫貧。”拾回橋鎮黨委書記張軍説,通過讓貧困戶參加文體活動、觀看電影、參加技能培訓、接受法制教育或政策宣傳,激發貧困群眾脫貧內生動力,增強脫貧的主動性、積極性。
截至目前,拾回橋鎮文化綜合體共開展水産養殖技術培訓12場,惠及農戶2417人次。開展殘疾人專題培訓,惠及貧困殘疾人63人。針對婦女開展各類護理、家政培訓4場,惠及301人,其中貧困戶33人。
【記者點評】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要建立資源整合機制,打破部門界限和條塊分割,因地制宜、聯通共享、綜合利用,實行“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盤活現有資源,發揮最大效能。
成風化俗養成新民風
在農村地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發揮了移風易俗的重大作用。
“原來在老家,道路不通,種地不賺錢,一年到頭,混個肚子飽。”掇刀區團林鋪鎮七嶺村村民熊海權説,為了生計,夫妻倆外出打工,家中留下老人和小孩無人照料。為了這事,一家人沒少吵架。
如今,熊海權一家搬到了村裏的居民安置點,不僅居住條件大大改善,而且享受到了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等公共服務,一家人孝親敬老愛幼,少了許多口舌之爭。
“現在我們不用背井離鄉,就能就近打工就業,還可以在家裏照顧老人小孩,比原來好多了。”熊海權説,在新的居民點,有一些生活方式和以前不一樣,垃圾要分類,門前屋後要打掃乾淨,每天晚上還可以去跳廣場舞。
“搬了新家,更要有新思想、新觀念。”七嶺社區黨支部書記、主任王永中説,從農村到社區,物質條件改善了,精神文明更需要提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以社區最美人、優秀共産黨員等評選為抓手,實施積分制管理。“環境衛生好,家庭敬老愛幼,積分就多,我們每年專門拿出資金進行物質和精神獎勵,從而激發熱愛社區、熱愛家庭的氛圍。”
【記者點評】“好人好事有人誇,壞人壞事有人抓”。農村文明實踐,為農民與集體搭建起了新的橋梁,有利於形成村規民約,聚集民心,匯聚民意,增強集體發展活力。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甘勇 通訊員 李慧敏 謝安平 何長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