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商學院院長論壇舉行,來自全國各地十多所高校以及海外高校商學院院長齊聚武漢,探討商學院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
“教授和高管,誰對企業更熟悉?”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副院長余振發問,近年來,企業大學涌現,所提供的商科教育和公司戰略與市場需求結合緊密,這給高校商學院的地位帶來挑戰。余振認為,傳統商科教育存在供需異位的問題,如果固守“重學歷重知識”的教學模式,就會嚴重與市場脫節,高校應結合優勢,重新對商科教育進行定位。
湖南大學工商管理學院院長助理李健研究十多所世界一流商學院的課程和專業設置後發現,多學位、多課程的培養方式是一流商學院的共性。比如斯坦福大學商學院為碩士研究生每年至少提供100個選修課程,並且每年都會更新調整;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裏,五分之二的學生都完成了雙學位的學習。“我們自己的課程更新頻率達不到這麼快。”李健坦言,學院曾計劃多開設幾門信息技術相關的選修課,但最終因為師資原因未能實施。他表示,人才培養的升級需要硬體、師資等多方面的力量。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工商管理學院院長錢學鋒提出,國際化是學院應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方法之一。學院對國際化的認知有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通過師資的國際化來帶動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的國際化,第二個階段是以國際認證為抓手,以國際一流商學院的標準來全面提升學院的人才培養品質和我們的辦學水準。他進一步説明,國際化的目的是為了解決中國的實際問題,要立足我國本土的實踐,來進行國際化。(湖北日報記者張歆、通訊員卓張鵬、何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