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蘄春縣漕河鎮劉榜村劉榜小學學生放學後坐校車回家。(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梅濤 攝)
5月28日,羅田縣燕兒谷,上完網課的孩子們在草地上奔跑、玩耍。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魏錸 攝)
10月10日,通城縣馬港鎮金山村石源小學,小朋友在新建成的圖書室裏讀課外書。(視界網 劉建平 攝)
2019年7月8日,建始官店鎮摩峰小學畢業班的孩子與支教老師合影。華中農業大學的志願者連續18年到恩施州支教,幫助貧困山區孩子實現求學夢。(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田悅 通訊員 嚴文高 攝)
宜昌市夷陵區三斗坪鎮園藝村,孩子們在婦女兒童之家製作手工藝品。(視界網 張國榮 攝)
11月18日,鹹安區雙溪橋鎮高鋪村伯敬初級小學,張雅文(前排左一)和同學們終於見到了“雲端課堂”裏的音樂老師吳小玫(中)。(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柯皓 攝)
鄖陽區柳陂鎮“鄉村少年宮”裏,學生在學習唱歌。目前,鄖陽區19個鄉鎮實現鄉村少年宮全覆蓋。(視界網 楊顯有 攝)
11月17日,鄖陽區城關鎮第三完全小學,寄宿學生在食堂享用免費的午餐。(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柯皓 攝)
11月5日,蘄春縣漕河鎮清水河中心小學,學生們課間休息時間在球場上玩耍。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梅濤 攝)
治貧先治愚,扶貧必扶智,孩子有出息,生活有奔頭。如何才能改變貧困家庭的命運、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優化教育資源配置,改善辦學條件,加強教師隊伍建設……近年來,湖北每年落實學生資助資金超40億元,資助貧困家庭學生160萬人次,新建或改擴建校舍1820萬平方米,培訓鄉村教師近35萬人次。
歲末,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深入我省部分貧困地區,實地探訪教育扶貧給鄉村帶來的變化。
構建資助全覆蓋體系
初冬,十堰市鄖陽區城關鎮第三完全小學校園格外清靜,教學樓裏傳出朗朗讀書聲。
隨著放學鈴聲的響起,校園瞬間沸騰起來。六(7)班教室裏,宋文慧收拾好課本,歡快地跑出教室,和同學們一起在走廊裏列隊,準備去學校食堂吃午餐。
2018年春季學期開始,鄖陽區義務教育階段四至六年級在校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孤兒、單親、留守兒童等特殊群體學生,集中到城關鎮第三完全小學,實行寄宿制全免費教育。宋文慧是一名孤兒,作為一名建檔立卡貧困學生來到該校上學。目前,鄖陽區129名特殊群體學生,從鄉村匯聚到城區,在該校免費寄宿就讀。
香幹炒肉絲、土豆燉牛肉、紫菜雞蛋湯……宋文慧和同學們吃得津津有味。她説,平時在校學習生活很開心,週末還有留守老師陪護,“學習之餘老師還會組織我們去科技館、遊樂園遊覽呢。”
“看到娃子學習有模有樣,生活更有奔頭了。”宋文慧爺爺説,孩子去城區上學後性格開朗多了,每次回家都是笑呵呵地講學校裏的開心事。
據悉,像宋文慧這樣的貧困留守兒童,鄖陽區不僅每年給予1000元的寄宿生活補貼,還給予專項生活補貼1000元,讓孩子們享受營養改善計劃。
目前,湖北已構建起從學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全覆蓋的資助政策體系,實現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資助政策全覆蓋。
讓城鄉學生共享優質師資
11月18日,咸寧市鹹安區雙溪橋鎮高鋪村伯敬初級小學,三年級的小朋友正在教室裏跟著大螢幕裏的老師畫海洋生物。
“老師,我畫好了!”9歲的張雅文小朋友興奮地舉起畫作。一條深藍海水中的大鯨魚出現在大螢幕上,另外2塊螢幕裏的小朋友們都抬頭看著畫面。
“很棒!大家都可以向這位小朋友一樣,大膽嘗試使用不同深淺的藍色來表現大海深邃。”螢幕那頭的美術老師給張雅文豎起了大拇指。
這是該校三年級學生每週一次的“雲課堂”美術課中的一幕。螢幕那頭,是40多公里外的鹹安區實驗學校的專職美術老師在教學。
伯敬初級小學距離咸寧中心城區46公里,是一所偏遠的農村初級小學。但是因為有了“雲課堂”, 農村的孩子們也能夠像城裏孩子一樣, 得到專業的美術和音樂老師的教學指導。
近年來,鹹安區抓住省級教育信息化改革試點單位這一機遇,著力推進“互聯網+教育”,創新組建實體建制不變、基於網絡架構的虛擬數字學校。通過聯校網教平臺,借助信息化技術,一個主講老師可以同時給2至3所聯網教學點中同步課堂教室的學生進行實時音視頻互動授課。
“聯校網教”在咸寧各縣市區迅疾推開,大批城裏的優秀老師走進咸寧市偏僻的山村學校,幫助當地開齊開足薄弱學科,讓城鄉學生共享優質師資,助推教育均衡發展。(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柯皓 通訊員 姬廷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