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叫中控,現在停窯!”12月23日10時28分,華新水泥黃石分公司熟料廠,步話機裏傳來副總裁陳兵的指令,中控室工作人員輕點滑鼠,5號窯緩緩停止轉動,窯爐旁的煙囪中,一縷白煙漸漸消散。
華新水泥1907年始創于黃石,被譽為中國水泥工業的搖籃。從粵漢鐵路到青藏鐵路,從人民大會堂到三峽大壩,華新水泥為中國建築業築起了座座豐碑。
此次關停的4、5號窯,建於上世紀90年代,位於當年的石灰窯區(現為西塞山區)石料山腳下,引進當時國際最先進的幹法水泥生産線,使華新水泥年産能達到350萬噸。從鉗工到廠長,51歲的徐剛在華新度過了青蔥歲月,“從濕法到幹法,最直接的感受是粉塵少了、産量高了。”
“建設好多年,關停一分鐘。”陳兵説,這是華新水泥在黃石城區的第二次主動關停。
黃石因廠建市,隨著經濟發展,工廠周邊逐漸變成居民區,噪音、粉塵污染一度成為居民投訴熱點。2005年5月,華新壯士斷腕,關停位於黃石港區的1、2、3號濕法窯,退出鬧市區。如今,那裏已成為水泥遺址博物館,還入選國家工業遺産名錄。
把目光投向更廣闊的天地,21世紀以來,華新走出黃石,先後在國內12個省市、“一帶一路”沿線7個國家投資建廠,業務涵蓋水泥骨料、垃圾協同處置、新型建材等領域,從單純的水泥企業成長為綠色建材集團,保持近25%的年均複合增長率。
2018年,黃石市出臺退城入園計劃,華新積極響應,主動放棄石料山採礦權,投資54.5億元,在陽新建設“百年復興基地”。如今,項目已經建成,全新的“萬噸線”設備正在安裝調試,計劃本月底點火投産。
“新生産線粉塵排放僅為10毫克/立方米,遠低於國家標準。”華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李葉青介紹,華新與華為合作建立企業雲平臺,將實現全數字化生産。
“西塞青山近,石灰再無窯,”走過餘熱尚在的5號窯爐,西塞山區副區長唐硯冰感慨,“終於擺脫了吃資源飯的老路,今後,這裡將打造成礦坑旅遊度假區,讓更多人共享‘西塞山前白鷺飛’的勝景。”(湖北日報記者劉娜、通訊員張力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