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武漢白沙洲水域有穩定江豚群體 長江“十年禁漁”成效初顯 武漢長江水資源環境持續向好
12月29日,中科院水生所宣佈,武漢江段長江江豚首次科考數據分析表明,武漢白沙洲水域正形成穩定江豚群體棲息,長江漢江兩江交匯處和天興洲水域有江豚路過的蹤跡,極可能在未來成為江豚的活動水域。
長江江豚是長江特有的鯨豚類動物,目前僅剩1000多頭,被譽為“水中大熊貓”。武漢市自2020年7月1日實施長江“十年禁漁”以來,長江武漢段頻頻出現江豚身影,數量之多、次數之頻繁、持續時間之長,都是近10年來少見。
10月24日是國際淡水豚日和我國長江江豚保護日,武漢江段長江江豚首次科考也在武漢正式啟動。10月25日早上8時,長江日報記者跟隨科考隊員在武漢漁政碼頭登上科考船,參加長江武漢段移動聲學考察。科考路線分兩段進行,一段是科考船由武漢漁政碼頭向陽邏大橋往返行駛;一段是科考船由武漢漁政碼頭向軍山大橋往返行駛。
據介紹,目前,江豚定點聲學監測只在武漢漁政躉船水域開展。近期將增加監測點,擬在武漢江段軍山大橋至陽邏大橋60公里的江段共設置12個水下聲學監測點,平均每隔5公里設置1台水下聲學儀器,全年自動記錄武漢江段江豚活動情況,科考隊員每月定期收集數據進行分析整理;監測點將覆蓋長江大橋和長江鸚鵡洲大橋、長江漢江兩江交匯處等重點水域,長期收集江豚水下活動數據。
“武漢白沙洲,我們先後2次監測到2群長江江豚、天興洲也有1次1群江豚路過的記錄。”武漢江豚科考隊員、中科院水生所研究員陳宇維對著電腦裏的科考數據分析圖説,“紅色的豎線代表江豚聲吶的聲壓,聲壓越高,表明江豚離船越近;越低,表明江豚離船越遠,因為聲音在水中衰減了。”
科考隊員劉明超説,今年在不同江段連續多次出現江豚戲水嬉鬧的場景。從側面反映了我市長江水資源環境持續向好,禁漁工作初見成效。
科學家表示,目前已對武漢段江豚種群、活動軌跡、船舶航運等現狀有初步了解,恢復和重建棲息地,促進江豚回歸武漢主城區水域將是研究工作的下一步重點方向。
科學家建議,讓江豚留在武漢,還要加快在武漢白沙洲、兩江交匯處和天興洲建立3個江豚棲息地,在武漢天興洲建立江豚文化公園,在江灘建觀豚點和宣教站,方便將長江大保護理念深入市民日常生活,儘早實現在江邊散步看江豚騰躍的美好願景。(長江日報記者 高寶燕 通訊員 孫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