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黃陂魯臺山發現青銅時代“重工業基地” 係迄今所見長江流域最大商代鑄銅遺址
爐基
鼓風嘴
出土陶范(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圖)
1月12日,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正式宣佈,位於武漢“城市之根”盤龍城遺址東北方向約20公里處的黃陂魯臺山郭元咀遺址,發現商代晚期鑄銅遺址,僅用於鑄銅的人工臺地面積就達千余平方米,係迄今所見長江流域規模最大的商代鑄銅遺址,其保存完好、內涵豐富,堪稱青銅時代的“重工業基地”。
該考古發掘項目領隊胡剛介紹,郭元咀遺址約3萬平方米,現存鑄銅遺址約3000平方米,2019年3月至2020年12月,聯合考古隊在此重點揭露了一處商代遺存——用於鑄銅的人工臺基,面積約1120平方米,距今3300年左右。
記者現場看到,已揭露的人工臺地,位於魯臺山北麓、灄水東岸,臺基上分佈各類豐富的鑄銅遺跡。胡剛介紹,已發現爐基10余個,另有灰燼溝、粗砂坑、陶范坑、工棚柱洞及因冶鑄活動而形成的燒土面等遺跡。該遺址還出土大量冶鑄遺物,其中,坩堝壁殘塊數量達80余件,陶范達120余塊,石制、銅制生産工具105件。“其中一塊陶范經復原研究,發現其直徑達25.6釐米,表明可用來鑄造大件青銅器。”胡剛説。
他還稱,遺跡、遺物表明,該遺址涉及精煉粗銅、熔煉合金與陶范澆鑄三類冶金生産活動,基本涵蓋鑄銅生産主要環節。
盤龍城遺址考古發掘領隊、武漢大學教授張昌平稱,郭元咀遺址作為商代考古重要發現之一,其文化面貌以商文化為主體,同時有地方元素,在年代上與更早的盤龍城遺址相銜接,再現了商王朝經營南土的圖景。
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王巍稱,盤龍城是商王朝控制南方的一個重要據點,郭元咀遺址的發現為研究盤龍城衰退後商王朝對長江中游的控制,提供了新的重要材料。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方勤認為,該遺址的發現對揭示青銅生産、鑄造、運輸、管理等青銅時代重大學術問題具有重要價值。他稱,經對出土遺物進行檢測,可知該地出土鑄銅原料或來源於鄂東長江銅礦帶。此外,以前研究長江流域與中原互動,更多關注隨棗走廊,結合上世紀魯臺山發現的西周早期高等級墓葬及“長子”銘文銅器,和最新考古發現看,經灄水到淮河的線路,也是通往中原的一條重要線路。作為金道錫行重要節點的魯臺山地區,是與中原互動的重要區域。(湖北日報記者海冰、通訊員程小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