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楚星光纖應用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關培拿起頭髮絲般粗細的光纖樣品介紹,他們幹的正是微小光學中的超精密加工。長江日報記者高勇 攝
“國外客戶‘斷了供’,但我們産品仍不愁銷,國內訂單不但補上了,還能創造上千萬元凈利潤。”12日,武漢楚星光纖應用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關培拿起頭髮絲般粗細的光纖樣品介紹,他們幹的正是微小光學中的超精密加工。
一根標準為2米長的普通光纖,價值只有數十元人民幣,經過磨制、涂覆等加工,則變成了價值最高數十美元的高端透鏡光纖。透鏡光纖與普通光纖的差別只是在端頭上多了一個微透鏡,但就是這肉眼都看不到的差別,卻是業界的一個難題,而這正是楚星公司的獨門絕技。
“透鏡光纖是光通信領域半導體鐳射器中一個重要配件,具有高附加值。”關培介紹,當鐳射從光源射出後,需要透鏡來聚焦、整形,把光“馴服”成所需的光束,再通過光纖進行傳輸,透鏡“馴服”光的能力,也決定了鐳射器光輸出的性能。
據了解,楚星公司紮根透鏡光纖領域整整20年,已做出近百種産品,在通信、傳感以及空天領域被廣泛使用,成為全球産銷量最大的透鏡光纖專業生産基地之一。
在楚星公司2000多平方米的車間內,長江日報記者通過電腦顯示器看到,肉眼看不見的光纖端頭在精密自動化設備上,被加工成具有各種不同角度、弧度的透鏡。該企業能直接把光纖端面磨製成微透鏡,依靠的正是自主研發的超精密專業加工設備。
一台縫紉機大小的操作臺上,擺著的是有楚星公司中英文標識的自製設備。楚星公司自主研發的第三代自動化拋磨機,能實現透鏡拋磨、倒角、檢測一體化作業。同時,在産線上,每天都有數十萬根光纖在流動,合格或者不合格産品都能通過條碼溯源,最大限度做到了管理IT化。
據介紹,從硬體到軟體,該企業自15年前即啟動自主研發。“從創業之初,我就想明白一點:在超精密加工領域裏只有做到看得見、控制得了、檢測得到,才能算‘自主’。”既有光學知識又懂機械的關培,還會繪製圖紙、研發加工設備,並帶領團隊自主設計研製智慧製造和信息化管理系統。
據介紹,該企業僅憑透鏡光纖,2020年就拿下了8000多萬元訂單,海外客戶中不乏全球光電企業巨頭。去年受複雜的國際形勢影響,該企業海外訂單減少,但國內訂單仍不斷增長,填補了國內龍頭企業的進口物料空白。目前,該産品銷量仍保持全球第一。
關培介紹,為擴大産能,去年企業又自購上萬平方米新廠房,並新建超千平方米研發中心,招聘研發人員不斷研發新産品,正在進入全球前沿的硅基光電器件賽道。(長江日報記者 李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