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神農架國家公園開展國家試點工作5年來——森林覆蓋率升至96% 珍稀物種數量增長
神農架國家公園是湖北省唯一、我國首批國家公園體制試點。中國林科院和神農架國家公園管理局最新調查顯示,試點工作開展5年來,神農架國家公園推行科學保護、強化科學研究、堅持科學利用、創新社區建設、開展國際合作,森林覆蓋率從91%提升至96%,珍稀物種數量增長,新物種頻現,實現生態與民生共贏。
理順機制,告別“九龍治水”。2016年5月,《神農架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實施方案》獲批,同年11月17日,神農架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掛牌成立。試點過程中,神農架國家公園將4個世界級保護地、4個國家級保護地和2個省級保護地的優勢資源進行重組,建立局機關、管理處、管護中心三級管理體系,將公園1170平方公里範圍劃分為嚴格保護區、生態保育區、遊憩展示區、傳統利用區4個功能區,實現一塊牌子、一套班子、一個標準管理的目標,有效解決多年來影響神農架發展的保護地交叉重疊、多頭管理、碎片化問題。
保護加碼,織就“天羅地網”。出臺《神農架國家公園保護條例》,編制《神農架國家公園總體規劃》及專項規劃,依法依規進行保護。組建自然生態資源綜合執法大隊,建立181名專業巡護員、650名農民管護員的資源管護隊伍,實行分區、分級、分類保護和管理。開展水、大氣、環境資源等自然資源全監測,開展森林資源健康體檢航空遙感監測與巡護。牽頭成立鄂西渝東毗鄰保護地聯盟,實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保護。與國內29所高校、12家科研機構開展多領域課題合作研究,實施國家和省重大科技專項研究課題5項。完成珍稀瀕危植物資源本底調查,發現植物新品種5個。開展跨區域金絲猴專項調查,發現旗艦物種神農架金絲猴種群從8個增至10個,總量從1280隻增至1471隻,棲息地從250平方公里增至354平方公里。
人“退”財“進”,涵養綠色顏值。用國家公園標識製作社區、農戶門牌號碼近1萬塊,將國家公園文化融入社區、融入家庭,探索社區共建、共享機制。創新建立獸災商業保險機制,紓解保護與發展的矛盾。對生態移民的430余戶農民實行薪材替代、以電代柴,按照每戶每年3000元的標準進行補貼。設立生態公益性崗位,聘用原居民生態管護員650名,對候鳥遷徙補食對原居民農作物造成的損失進行補償,扶持中藥材種植基地建設,實行中藥材“農戶+基地+合作社”的發展模式。神農架遊客接待量由5年前的878萬人次,增加到去年的1828萬人次,年均增長21.6%。神農架國家公園體制改革試點成果榮獲第二屆湖北改革獎。(湖北日報記者汪彤、汪訓前、通訊員王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