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中游城市群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水資源優勢,特色鮮明的科技創新優勢和産業基礎優勢,既是承接産業梯度轉移的“黃金通道”,又擁有工業化中後期的快速發展潛力。
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湖北代表團提出《關於加快推進長江中游城市群一體化發展的建議》。
《建議》提出,希望國家將長江中游城市群(中三角)發展戰略提升為國家重大區域戰略,與長三角、京津冀等重大區域戰略同等地位,設立推動長江中游城市群一體化發展領導小組,促進長江中游城市群(中三角)加快發展。
《建議》提出,國家應加大對武漢國家中心城市的建設支持力度。重點是將武漢打造成長江中游金融中心、科技中心和現代物流中心。以武漢為引領,湘鄂贛三省共同建設中三角中部科學城,與成渝地區的西部科學城相呼應。
《建議》提出,希望國家在疏解首都功能時將更多的央企總部或者第二總部佈局在中三角地區,結合中三角省份的産業特點和歷史沿革,儘快將三峽集團、中車集團、飛機製造等央企總部遷往中三角。
《建議》提出,在建黨100週年之際,希望國家更加重視湘鄂贛作為紅軍主力部隊誕生地的經濟發展,給予特別的支持政策,做好紅軍主力部隊誕生地這篇紅色文章。
《建議》提出,希望國家加快長江中游城市群(中三角)的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擴建幹線機場、沿江高鐵、京九高鐵、長江河道整治及岸線碼頭、規劃佈局通航機場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織密三省之間的高鐵網絡,暢通長江黃金水道,打造國家重要的門戶機場樞紐和通用航空網。
《建議》指出,推動長江中游城市群一體化發展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的必然要求。
2016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併發表重要講話,要求“依託長三角、長江中游、成渝三大城市群帶動長江經濟帶發展”。2018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武漢主持召開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併發表重要講話,提出沿江三大城市群要做好協調發展“一盤棋”大文章。2018年11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宣佈,支持長三角地區一體化發展並上升為國家戰略。2020年10月16日,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標誌著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上升為國家區域重大戰略。長江中游城市群怎麼發展,這是湘鄂贛三省共同的必答題。
《建議》指出,推動長江中游城市群一體化發展是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必然要求。在當前嚴峻複雜形勢下,在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下,迫切需要打造新的區域發展引擎,拓展戰略迴旋空間。
長江中游地區是中國經濟地理中心,在國家區域發展格局中佔有重要地位。初步統計,2019年末,長江中游城市群31個城市常住人口約1.33億,完成生産總值93565億元,佔全國經濟比重為9.4%,發展勢頭良好。長江中游城市群是聯結東西部、統籌南北方的市場樞紐,擁有廣闊的市場腹地、迴旋餘地較大的戰略縱深,蘊含著巨大的消費潛力,而且整體對外貿易依存度不高,有利於在促進産業循環、市場循環、經濟社會循環中發揮更大作用,有利於成為國內經濟大循環的核心樞紐城市群,為國內大循環提供加速度和驅動力。
《建議》指出,推動長江中游城市群一體化發展是銜接暢通國家重大區域戰略的必然要求。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空間結構正在發生深刻變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為承載發展要素的主要空間形式。2020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明確要求“深入推進重大區域發展戰略”“推動城市群、都市圈一體化發展體制機制創新”,進一步凸顯了城市群、都市圈在區域發展戰略格局中的地位。城市群、都市圈將成為承載發展要素的重要載體,成為當前我國新型城鎮化的“主戰場”。長江中游城市群是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共建“一帶一路”、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等國家重大戰略的交匯地和承載地,是暢通銜接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和成渝四大城市群的重要連結點。長江中游城市群有能力擔此大任。(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王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