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22日,丹江口市均縣鎮關門岩碼頭。雨後初晴,碼頭上,一字排開的十幾隻大船小楫靜靜停靠在一起。葉明成劃著一艘木船去網箱養殖場。他家有120多只網箱,養殖著30多萬斤淡水經濟魚翹嘴鲌,市場價最高時每斤超過50元。
葉明成家祖祖輩輩靠捕魚為生,他從十幾歲起,就與父輩一起在漢江河裏捕魚。上世紀80年代末,網箱養魚興起,他成了當地的“養魚大王”。
在這一天,傳了幾輩子的營生,走到了終點。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據統計,十堰從事專業養殖和捕撈的漁民有7000多戶,3萬多人。丹江口庫區內累計有15萬隻養殖網箱,涉及丹江口市、武當山旅遊經濟特區、鄖陽區等地。其中,丹江口市是湖北省12個特色水産縣之一,也是國內集中連片規模最大的網箱養殖片區,約有網箱12萬隻。
為保護一江清水,十堰市取締全部網箱。
葉明成“洗腳上岸”,在村裏開了一家農家樂,既提供就餐,也能住宿。關門岩村距離十堰城區一個多小時車程,三面環水,非常適合釣魚,平時總能吸引很多釣魚愛好者。
站在他家門口,能看到碧波萬頃的丹江口水庫和蜿蜒于山水之間的環庫公路。“水位升高後,我們這裡的農家樂生意好了許多,一到週末或大一點的節日,總會有三三兩兩的遊客來欣賞風景。”葉明成説,光是農家樂,平均一個月收入4000元左右。
在這個小村子裏,一小半家庭挂著農家樂的招牌。葉明成説:“現在旅遊發展得越來越好,絕大部分漁民都轉了行,為遊客提供農家食宿,向城裏人推銷農家土特産品。”(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戴文輝、通訊員張朝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