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從十堰市相關部門獲悉,自2014年12月12日通水,截至今年5月13日,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累計向北方供水363.9億立方米。其中,向河南省供水128.7億立方米,向河北省供水107.8億立方米,向北京市供水64.9億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達7900萬人。
飲水思源。這363.9億立方米清水,源自哪?
追根溯源,丹江口水庫的水來自漢江及江漢支流丹江,兩江均發源於陜西,年均入庫水量388億立方米,其中,漢江佔85%,丹江佔15%。
千百年來,漢江經襄陽流向江漢平原,滋養中下游流域面積9萬多平方公里、數千萬人口的繁衍生息,是湖北的生命河。在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實施以前,丹江口水庫除給河南省刁河灌區少量供水外,大量庫水為湖北漢江中下游所用。
據長江水利委員會統計:丹江口水庫水域面積1050平方公里,在湖北省十堰境內的水域面積620平方公里,佔總面積的60%;十堰市境內庫岸線3524.8公里,約佔總庫岸線長度的76.4%;匯入丹江口水庫的12條主要支流中,有10條在十堰境內。中線工程淹沒涉及兩省6縣市、40個鄉鎮,湖北分別佔5個、30個;34.49萬動遷移民,湖北動遷18.13萬人,佔52.6%。
毋庸置疑,湖北乃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當之無愧的核心水源區,也是水資源凈調出區。在五個省市中,湖北省只供水,不受水,是純貢獻區。(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胡瓊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