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2021年武漢科技成果轉化對接活動·中科院大健康專場”活動在武漢舉行。“針對重要病毒的治療性抗體開發”等7個來自中科院的優秀項目進行了路演,“等離子體表面改性處理在醫療器械的應用”等15個項目現場簽約,簽約金額超過1.5億元。同時,現場發佈了中科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中科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等7家科研院所的200余項大健康領域最新科技成果。
此次活動由武漢市科技局、中科院武漢分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管委會主辦,聚焦大健康領域,是湖北今年舉辦的第一場中科院大型對接活動。
“我們以研發治療性抗體為長期目標,研發抗體類抗病毒候選藥物。”路演現場,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針對重要病毒的治療性抗體開發”項目受到廣泛關注,該所研究員龔睿介紹,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爆發,使得抗病毒特效藥的開發愈發受到重視。治療性單克隆抗體是開發抗病毒特效藥的重要候選品種。團隊希望結合自身的背景和優勢,針對當前市場的需求,開發出使更多患者受益的抗病毒抗體藥物。
“我們花了6年時間找遍大江南北,尋找糖尿病患者可以放心吃的大米,終於在中科院武漢分院牽線搭橋下,找到了謝華安院士團隊,讓高抗性海水稻走向患者餐桌。”中農海稻科學家,中科院謝華安院士及楊記磙教授團隊帶來的“高抗性海水稻在慢病醫療領域的應用與産業化”項目,與光谷邁德(武漢)慢性病研究院有限公司成功簽約,簽約金額1500萬元。光谷邁得執行院長陳凱介紹,該成果讓稻米口感和血糖控制兩者達到平衡,産品預計在今年聯合國糖尿病日即11月14日投放市場,讓患者享用。
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健康與醫學技術研究所陸燕副研究員路演的“醫用呼氣質譜儀”項目受到廣泛關注。該儀器可通過分析呼氣中的化合物,進行快速在線篩查癌症,已在不同三甲醫院科室開展了肺癌、食管癌、宮頸癌等腫瘤患者呼氣的直接測量實驗,判別癌症的真陽性率、真陰性率均達到80%以上,為癌症快速無創篩查與輔助診斷新技術新方法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據悉,自2019年武漢市科技局與中科院武漢分院簽訂《中科院系統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合作協議》以來,雙方已聯合舉辦了9場中科院大型專場簽約活動和6場“走進中科院”精準對接活動,現場發佈成果1800余項,路演項目67個,促成14個院士團隊項目在內的145個中科院項目落地轉化,為武漢創新發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撐。(湖北日報記者文俊、通訊員曹廣戈、實習生許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