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隧道出口 攝影 魯鵬博
國際在線湖北消息:宜昌至鄭萬高鐵聯絡線,是國家“十三五”規劃項目,也是貫徹落實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的重大工程。它從宜昌東站引出,接入鄭萬高鐵興山站,途徑夷陵區和興山縣,全長108.5公里,建設總工期5年。中鐵一局橋梁公司承建的宜興鐵路ZQ-2標段是這條線上極為複雜的一段。板倉河大橋、下堡坪特大橋,白岩隧道等多項重難點工程都在這裡。
白岩隧道二襯實體 攝影 魯鵬博
白岩隧道掌子面施工 攝影 魯鵬博
項目總工程師楊學成介紹,除了4.5座隧道、7座橋梁等主要工程量外,無砟道床、橋面係、站後房屋、涵洞等多種結構,以及支架現澆、懸灌、偏壓、淺埋暗挖、路塹高邊坡等各種工藝工法,在短短6.32千米長的管段內交錯銜接、倒換變化,再加上所有的施工場地幾乎都是在幾十米到上百米的懸崖峭壁上,施工難度非常大。
2020年8月,中鐵一局建設者們“跑步進場”,由於該項目地處夷陵山脈,此處山巒密布,溝溪縱橫。早期的“開拓者”揮舞著鐮刀開路,艱難地在大山進行地勘、測量。項目負責人程曉剛回憶,“當時抬頭看一眼天,連天空都看不到,全被茂林裏的枝椏擋住了。”
“如果沒有當地老鄉作嚮導,自己貿然進去,是走不出來的。”楊學成説,“山勢陡峭,全都是樹,不但我們的測量技術員爬不上去,測量儀也沒有信號,後來借助專業諮詢公司的無人機航拍,才基本還原出地形狀況。”
路基區間邊坡施工 攝影 魯鵬博
如今,走在已經拉通的施工主便道趙沙路上,中鐵一局橋梁公司副總工程師于百利説:“我們現在走的這條路和施工作業面跟進場時相比,簡直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夾舌溝大橋56米主墩施工 攝影 魯鵬博
“我們現在的拌合站所在地,一開始也像對面的山那樣。”項目黨支部書記梁小剛指著對面的山説。很難想像出腳下這塊佔地24畝的雙機HZS180拌合站的原址,原來也是處在“無立錐之地”的半山腰。
“拉通各工點的便道是迫在眉睫的工作,儘管現場多變的工作任務遠遠超出了預期,但我們做出了承諾,就沒有打退堂鼓的道理!”程曉剛説道。
5月下旬起,該項目部召開百日大幹勞動競賽動員會,按下工程建設“快進鍵”。截至目前,主體工程板倉河大橋3號、4號墩邊坡防護已全部完成;下堡坪特大橋自開工以來累計完成樁基121根、承臺4座、墩身39米;夾舌溝大橋56米主墩墩身也已澆築過半;白岩隧道進尺368米、吉家坡隧道進尺128米……中鐵一局橋梁公司建設者們正以“踏平坎坷成大道,越是艱險越向前”的信心和勇氣,快速推進工程建設。(文 李康 魯鵬博 方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