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宮山自然保護區盤山公路。(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陳勇 攝)
9月13日,51歲的程立珠坐在宿舍樓門口,看著水電站拆除的建築廢料,一點點運出院門。程立珠是通山縣石凱水電站的員工,該水電站位於闖王鎮高湖村,正好在九宮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下簡稱保護區)內。根據水利部等國家四部委統一部署,保護區內6座小水電站將全部關停退出,截至9月13日,石凱、集潭二級等6座小水電站拆除完畢。
這6座小水電站,建於上世紀70年代至本世紀初,總裝機6560千瓦,年均發電量1655萬千瓦時。其中,3座位於保護區核心區,3座位於保護區緩衝區。曾經,這些水電站對於山區人民的生産生活發揮了重要作用。“小時候我們都是走四五里山路,到水電站夾米,電費便宜划算。整個通山縣,基本上到2005年之後,供電狀況才好一點。”闖王鎮村民回憶。2007年,國家劃定九宮山自然保護區範圍。2018年,國家作出部署,要求拆除保護區內的小水電站。
“根據省裏要求,6座水電站要在2022年年底前全部退出。考慮現在是枯水期,方便作業,我們打算一鼓作氣,在今年內拆除完畢。”通山縣水利局副局長王文紹告訴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目前,該縣已成立綜合協調、材料準備、現場督辦、責任追究、宣傳報道等7個專項保障組,實行24小時值班和“日會商、週報告、月調度”工作機制,所有專班人員與原單位工作脫鉤實行集中辦公。6座水電站清理拆除實行“一站一策、一站一專班”。
從9月4日動工,到9月13日,該縣9天之內拆掉石凱、集潭二級等6座小水電站,平均每1.5天拆掉一座。記者在石凱水電站看到,曾經的機房所在地已夷為平地,發電設備等均已搬離。
石凱水電站是國有企業,總裝機800千瓦,年均發電量130萬千瓦時。“我們決心很大,但也注重方法科學,並非拆得一點不剩,也不能一拆了之。”王文紹説。
記者從石凱水電站出發,驅車翻過一座山頭,就是該水電站的攔河水壩。整座壩高12.6米,已與周邊山體及自然環境融為一體。“考慮到森林防火,以及下游人民生産生活需要,經過科學論證,這座水壩不予拆除。”王文紹介紹,一旦拆除水壩,還容易在山體上造成新的破壞。
“曾經,哪有水就考慮如何開發利用,是往前‘進’;如今,注重水生態修復,人類活動不斷往後‘退’。進退之間,是發展理念之變。如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已深入人心。”王文紹感嘆。(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陳會君 通訊員 孔帆升 阮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