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桂子湖牛海湖變身濕地生態景觀
來源:長江日報  |  2021-11-03 09:34:39

  原標題:綜合治理後達到Ⅳ類水質標準桂子湖牛海湖變身濕地生態景觀

武漢桂子湖牛海湖變身濕地生態景觀_fororder_01

經過綜合治理,如今的牛海湖已形成結構穩定、功能完善的健康水生態系統。長江日報記者史偉 攝

  摘掉劣Ⅴ類帽子的桂子湖、牛海湖水清岸綠,呈現一派生態之美。2日上午,記者在“兩湖”治理現場見到了臉頰、手臂黝黑的李茂學。

  李茂學説,經過“七步治理”,這兩個湖得以還綠。

  李茂學是長投集團湖北生態旗下武漢中科水生環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項目負責人,2018年起,他就天天“扎”在漢南區東荊街,往返于兩湖之間,“忙的時候一天要來回跑七八趟”。

  ■ 以前水體黑黢黢的一大片,什麼都看不見

  桂子湖、牛海湖同位於漢南區東荊街,其中桂子湖水面面積約166.5畝;牛海湖水面面積約264畝。治理前,兩湖水質均為劣V類,水體透明度低,僅為0.3米,湖內藻類生物量較大。

  “牛海湖自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水産養殖,八十年代後被分割成多塊魚池,由農戶承包,多年無序養殖導致水質惡化成劣Ⅴ類。再加上上游烏金河挾裹居民生活污水、農業廢水、企業污水經過牛海湖外排,導致水體腥臭發黑,桂子湖也是同樣的情況。”李茂學説,“項目開工前來現場勘察的時候,牛海湖周圍還沒有進行修繕整治,只能一腳深一腳淺地踩著泥路勘察,每次穿乾淨的鞋子來,再帶雙‘泥鞋’回家,加上水體氣味較大,頭一兩次都捂緊口鼻進行勘察,用肉眼查看水體就是黑黢黢的一大片,什麼都看不見。”

  “兩湖的治理工作我們分為‘七步’進行,首先清理湖泊裏原先養殖的雜魚,其次進行湖底清淤,接著開展殺菌消毒,再進行微生物製劑調節水體透明度,隨後開展植被種植,最後補水。”回想起當時的場景,李茂學不禁感嘆,這些步驟説起來簡單,但實際操作卻讓人吃了不少苦。

  ■ 酷暑寒冬時節,60多人在湖裏“種草”

  牛海湖與桂子湖的植被種植工作分別於2018年6月與12月展開,趕上了武漢最熱與最冷的時候。“最苦的就是植被種植。牛海湖在治理時將水位降低了1.2米,岸邊的植被可以進行人工種植,但湖中央深水區則需要三人一組劃船種植。”李茂學感慨,因為需要用長桿固定好植被,再將植被插入湖底,還要測算好每株植被的間距,所以效率較低,“整整種了兩個月,每個人都曬得跟炭一樣黑,每天下班回家衣服都是餿的。”説著李茂學將左手的長袖擼起,上臂還有一道很明顯的黑白分界線。

  桂子湖則是將湖水整體抽幹,人工直接下到湖底進行植被種植,“我們60多個工人排成排,每人都背著一捆苦草,彎著腰,走一步種一棵,跟插秧差不多”。李茂學説,那年冬天還下了雪,氣溫特別低,常常種半小時手就凍僵了,“手僵了我們就哈氣把手搓熱再接著種,那時忙的時候,中午都是端著盒飯在湖底快速解決”。

  種下去不能解決問題,要保證植被正常生長就不能缺水,“牛海湖還好解決,桂子湖因為是在冬季進行植被種植,沒有降雨,如果整體補水必須等待所有植被全部種植完畢,所以我們只能每天通過水管給植被澆水”。李茂學説大冷的天,澆水過後難免打濕鞋子,這讓人吃不消。

  ■ 讓水清岸綠美景成為生活常態

  如今的桂子湖、牛海湖水質穩定達到了Ⅳ類水質標準,最好時能達到Ⅲ類水質標準,湖泊具備了長期持久的水質凈化功能,水體自凈能力和生物多樣性也得到了提升。

  記者在現場看見,湖邊沿岸的美人蕉、菖蒲、蘆葦等挺水植物錯落有致,靠近岸邊的連片睡蓮也爭相開放,水裏的苦草、馬來眼子菜、狐尾草等沉水植物也清晰可見。

  “現在牛海湖深水處水體透明度約為2米,桂子湖深水處水體透明度約為1.5米,我們還投放了部分白鰱、鳊魚等非活躍性魚類,維持水生態平衡。”李茂學表示,現在桂子湖、牛海湖已形成結構穩定、功能完善的健康水生態系統,變身風景如畫的湖泊型濕地生態景觀。“現階段,我們成立了管護專班,建立了生態維護管養機制。每日及時清理水面、岸邊挺水植物帶垃圾及雜物,保持水面及岸坡乾淨衛生,讓水清岸綠美景成為生活常態。”(長江日報見習記者楊絲涵 通訊員宋銳)

編輯:李燕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