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江夏靈山:從賣石頭到“賣風景”
來源:長江日報  |  2022-02-16 11:02:33

  原標題:江夏靈山:從賣石頭到“賣風景” 廢棄礦山建設4A景區,村民吃上生態飯

武漢江夏靈山:從賣石頭到“賣風景”_fororder_01_副本3

靈山覆綠歸來。

武漢江夏靈山:從賣石頭到“賣風景”_fororder_02

靈山修復項目現場。長江日報記者何東瑞 攝

  在靈山腳下生活了半輩子的王青山,終於迎來了礦山變青山的這一天。

  2月14日8時,57歲的江夏區林港村村民王青山招呼幾位村民,帶著傢夥出門,為靈山步道旁的櫻花樹澆水。

  他腳下的山坳裏,那一池碧綠湖泊宛如一塊鑲嵌在山腳下的翡翠。

  王青山説,3年前,這裡還是一個遍地亂石的廢棄礦坑。

  ■ “火藥一炸,挖機一挖,錢就來了”

  王青山的家位於靈山腳下。因為這座山,父母給他取名“青山”。王青山説,從他記事起,因為採石作業,靈山就已不是青山:灰塵很大,常年都是灰濛濛的。

  靈山由於石材品質好,遠近聞名,1959年,這裡有了第一座為武漢水泥廠供料的採石廠,到上世紀80年代,這裡一度匯集了20多家大大小小的採石廠。“火藥一炸,挖機一挖,錢就來了。”王青山説,但經過幾十年的過度開採,靈山的生態環境破壞嚴重。

  “靈山和周邊方圓幾百米都是灰色的。”王青山回憶,那個時候,靈山附近的樹上,都是厚厚的一層粉塵,道路由於大型運輸車的碾軋,到處是大坑小凼。

  “當時村裏大部分人都在採石,要不就是搞建築、跑運輸,這是大家的主要收入來源。”為了讓荷包鼓起來,1996年,王青山也採購了採石設備,在靈山圈了一塊地,當起小老闆,走上了“靠山吃山”的道路。

  石頭經過加工,製作成混凝土的材料,運往全國各地。王青山扳著指頭算著採石廠的收益:“不到2年時間,就已經回本,廠子開始賺錢。”他的採石廠每年可以生産1.5萬噸建築材料,“比起大廠,雖説是小打小鬧,但是也養活了15個工人”。

  2006年,王青山感覺到了變化。那年,他接到江夏區礦管部門通知,每年審批順利的開採證辦不下來了。還有很多政府部門的人,隔三岔五就上門宣傳環境保護。

  “山是我們自己的山,為什麼不能挖?”王青山回憶,當時廠子裏按要求讓十幾個工人自謀出路,大家都接受不了。這一年,王青山的廠子關了,機器也都被收走了。但是他和村民,還在給沒有關停的大採石廠買材料、跑運輸,“打零工”。

  2014年,王青山靠靈山“打零工”的日子宣告終結,靈山周邊所有採石廠全部關停。

  ■ 光禿禿山體披上“綠色外衣”

  張純潔第一次踏上靈山礦區的時候,感覺像走進一處廢墟。“滿眼看到全是礦渣,路邊樹上全是灰,山體上寸草不生,風一吹塵土飛揚。”

  他在講述中,多次用到“觸目驚心”來表述。

  2019年,江夏區政府引入社會力量推進山體修復,江夏區物控集團“跨界”參與進來。

  作為物控集團文旅總監的張純潔説,他當時的想法是,“要把這座山進行生態覆綠,感覺有壓力,難度很大”。

  因為“難度很大”,物控集團開始謀求“外援”,多次與武漢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等專業團隊深入現場調研,制定出了修復方案。

  由於山體破損嚴重,一些危岩體隨時可能跌落,除了削坡整形外,施工人員還為山體挂上了防護網。

  山上有很多窟窿,也需要土壤修補。由於大型設施開不上山頂,施工人員就只能用獨輪車一點點地往上運。張純潔説:“最高峰一天有幾百個工人、100多輛工程車,都撲在這個項目上。”

  運輸改良客土44.45萬立方米,重新覆蓋了700余畝礦山區域。對於經手過的這串數字,張純潔如數家珍。

  張純潔介紹,施工人員還採用了山體錨固和挂網噴播技術,把水、土壤、花草種子攪拌在一起的泥質土壤,噴射在山體上,給山體穿上一件“外衣”,讓光禿禿的山上能長出綠色植物。目前,這些灌木花草長勢良好,已經有半米高。

  王青山發現,破損的山體,慢慢開始綠起來。

  2021年12月,靈山項目一期治理工程全部竣工,通過市級驗收,復墾新增良好的耕地和其他農用地46.575公頃,達到交通便利、灌排自如的合理化格局,並形成經濟作物和四季花卉植物種植的山林景觀。

  靈山二期治理工程已于2021年8月啟動建設,計劃于2022年9月完工。

  生活的環境變好了,村民們的就業機會也接踵而來。

  王青山率先完成了身份的轉變,從一個採石廠老闆,成為一名山體覆綠項目建設協調者——組織村民們參與植草、種樹等。“一天可以拿到150元,不用外出打工,在家門口就能找事情做,還是建設家鄉,大家都搶著報名。”

  61歲的林港村村民陳金枝在王青山的帶領下,幾年前就上山了,給施工人員送過盒飯,鋪過草坪、修剪過樹枝。“看到山上越來越美了,村裏哪有人不開心的。幹起活來,我們不比年輕人差。”

  如今,陳金枝已成為景區的一位保潔員,一個月多了2000多元的收入。

  ■ “礦文化”景區呼之欲出

  2月12日,長江日報記者來到靈山一期修復項目現場,漫山的花草已經遮住了往日的“傷疤”。行走在寬度達6米的塑膠步道上,道路兩旁種上了櫻花、梅花等景觀樹,與周邊的田地裏的油菜相映成趣。

  張純潔告訴記者,靈山的生態修復剛剛啟動時,現代農業和文化旅遊規劃就已經提上日程,以“礦文化”為特色,未來,這裡將變成一個現代農業體驗區、“4A”級旅遊景區和山水田園綜合體,“不僅要綠起來,還要讓靈山多姿多彩美起來,吸引八方遊客”。

  根據旅遊規劃方案,其中,靈山一期以“礦花”為主題,讓遊客在這裡感受山花爛漫,觀賞瀑布奇觀,礦坑崖壁上還將打造主題光影秀。而不遠處,正在建設中的靈山二期,則以“礦水”為主題,重點打造水上沖浪等項目。

  走近景區中心,一條落差40多米的瀑布傾瀉而下,氣勢不凡,蔚為壯觀。“之前這裡就是一個礦坑,我們依據地勢差,巧妙地建設了一個人工瀑布,未來這裡將成為一個網紅打卡點。”張純潔介紹。

  為了更好地服務遊客,規劃將建靈山生態小鎮,在小鎮中建設遊客服務中心、停車場、餐飲、住宿旅遊配套服務設施。

  景區還未開園,在短視頻平臺上卻火了起來。張純潔拿出手機向記者展示,幾位視頻博主來到靈山後,看到廢棄的礦山上披上“綠裝”,非常吃驚,甚至把這裡比作武漢版稻城亞丁。網友的留言跟評也對這個景區的開放充滿期待。

  覆綠工程完工的靈山一期工程將在今年3月投入試運營,到時候會舉辦一場賞花節。張純潔説,到2023年底,靈山生態文化旅遊區將全部建成,並向市民開放。

  眼見著景區雛形初現,一些腦筋活絡的村民也在謀劃著做點生意,有人準備把自家小院改造成農家樂、民宿。靈山村黨支部書記黎明芳説,村委會近期也將邀請農業專家,做土壤評測,計劃把閒置土地利用起來,打造為草莓、獼猴桃的生産基地,供遊客採摘。

  “我們走出了一條踐行兩山論和發展美麗鄉村振興的新路子,未來村民們將吃上‘生態飯’。”黎明芳説,現在村委會正在和景區運營部門溝通,未來將搭建就業平臺,並且大力扶持村民自主創業。

  ■ 從廢棄礦山到景區

  上世紀50年代末,由於靈山石材品質好,武漢水泥廠在這裡開設了採石廠。30多年前,靈山聚集了20多家採石廠,大部分村民“靠山吃山”,靈山成了“灰山”,空氣中瀰漫著灰塵,村民喝水的杯子裏,水面上浮著一層黑灰。

  2019年,靈山啟動山體生態修復,經過治理,靈山“靈動”起來,到處都是鬱鬱蔥蔥的花草。目前,這裡正著手打造“4A”級旅遊景區。

  曾經靠“賣石頭”謀生致富的村民們,已搖身變成“賣風景”的靈山“美容師”。

  1959年 第一座採石廠開工

  2014年 靈山周邊所有採石廠全部關停

  2019年 靈山山體修復工程啟動

  2021年8月 二期治理工程啟動

  2021年12月 一期治理工程竣工,通過市級驗收

  2022年3月 一期工程試運營,舉辦賞花節

  2022年9月 二期治理工程完工

  2023年底 靈山生態文化旅遊區全部建成

  (長江日報記者雷衎 蘇曉紅)

編輯:李燕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