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提要
3月20日,正值春分,全省春季農業生産工作推進會議在監利市召開。會議提出,落實“扛牢糧食安全政治責任,穩住農業基本盤”的工作要求,壓茬做好農業生産工作,不辱使命、不誤農時、不負春光。
春播面積只增不減
一場春雨過後,監利市周老嘴鎮水稻標準化生産基地,農機穿梭,犁田播種,奏響春耕“交響樂”。田裏壟上,秧苗在微風裏舒展著“筋骨”。三豐農機專業合作社技術人員在田間地頭、育秧工廠、農機倉庫之間來回忙碌,緊張而有序。
穩面積,是糧食生産的硬任務。湖北省春播面積約佔全年糧食生産面積60%。今年,省政府已分解下達糧食和大豆播種面積,要求各地迅速將春播面積落實到鄉鎮、到村組、到田塊。據農情調度,今年春播糧食作物意向面積4111萬畝,同比增加40.6萬畝。
堅決落實糧食生産“只增不減”的要求,各地立足於早、快幹實幹——
黃岡整合資金3000余萬元,建設早稻集中育秧工廠,通過免費供種、統一供肥、統一病蟲害防控等措施,引導龍頭企業實施早稻訂單生産10萬畝,預計今年該市早稻種植面積可達64萬畝,同比增加5.7萬畝。
宜昌市計劃春夏播面積348.5萬畝,同比增加2萬畝。目前,該市已將糧食面積分解到村到戶到田,建立糧食生産面積到戶到村臺賬,組派工作組和技術服務組聯縣包片指導,確保糧食面積落地“實”。
鄂州市委多次召開專題會議推進撂荒地整治,組織村集體協調撂荒地有序流轉,落實應種盡種、代種代管。鼓勵恢復發展雙季稻種植,充分利用崗地、丘陵地種植雜糧大豆,提高糧食面積復種指數。
備足農資保春耕。全省春播早稻、中稻、玉米、大豆種子需求量總計約1億公斤,種子企業開足馬力,各地備貨超過八成。全省預計需肥122萬噸,截至3月14日,省縣村肥料到位率分別為84.3%、78.6%、57.5%。病蟲害防治藥劑庫存量2976噸,各縣農藥到位率均達100%。
“油瓶子”多裝湖北油
在監利市網市鎮,一片油菜花海驚艷了遊人。正值油菜盛花期,無人機盤旋花田,高效噴施葉面肥、生長調節劑、殺蟲殺菌劑等混配液。
這片油菜輪作示範區總面積8000畝,涉及高廟村、小潭村、明剅村等村社,通過整村連片推行油菜生産全程機械化,輻射帶動周邊冬閒農田擴種油菜4.2萬畝。
開發冬閒田,穩糧擴油增效益。據監利市農技推廣站負責人介紹,該示範區在傳統一季糧食生産模式上,推廣“油—稻”“油—豆”“油—玉”等復種模式,畝産油菜籽可達200公斤,畝均節本增效500元以上。
“冬閒田”變“冬忙田”,“油瓶子”多裝中國油。3月18日,國務院召開擴種大豆油料工作推進電視電話會議,要求各地採取過硬措施,增加大豆種植面積,因地制宜擴大油料作物生産。
湖北省是油料大省,當務之急是要抓好今年大豆生産。今年,湖北省將示範推廣“玉米+大豆”帶狀複合種植模式,擴大高蛋白大豆種植規模。發揮油菜科研優勢,挖掘冬閒田潛力,實施油菜輪作項目,擴種油菜,穩定花生、芝麻等特色油料作物規模。
目前,全省苗情長勢良好。小麥一二類苗佔比88.0%,增加6.8個百分點;油菜一二類苗佔比85.5%,增加3.3個百分點。各地強化田間管理,抓緊實施小麥“一噴三防”、油菜“一促四防”,病蟲害發生較輕。
開發食物資源拎穩“菜籃子”
23℃的恒溫産卵池裏,一顆顆小小的“優鱸3號”受精卵,經過36小時孵化長成小魚苗,5天后再“搬家”到室外大池塘,再過一年便可“遊”上人們的餐桌。
種子是農業的“晶片”。天瑞漁業是中科院水生所、水科院珠江水産研究院研發的新品種中試單位,也是大口黑鱸“優鱸3號”苗種生産基地。企業負責人金正琿介紹,公司年繁育黃顙魚和大口黑鱸分別達3億尾、8億尾,遠銷至15個省市。
在強調糧食安全的同時,把糧油菜肉蛋奶、魚蝦蟹食用菌及瓜果類等一切有營養、利健康的可以食用之物,整體考量部署,成為新趨勢、新課題。
湖北是千湖之省,山區丘陵面積廣闊。會議對畜牧、水産養殖和菜果茶生産進行統籌部署,要求向森林、向江河湖庫要食物。
面對“豬週期”下行,湖北省已出臺生豬保供穩價的政策措施,千方百計穩定生豬基礎産能,保持能繁母豬存欄穩定在245萬頭左右,防止大起大落,豬賤傷農。
搶抓動物繁殖和生長旺季,引導養殖場、養殖戶做好春季畜禽補欄工作,擴大牛羊和家禽養殖。
保持淡水水産第一大省的優勢,穩定水産養殖面積,挖掘池塘養殖潛力。發展設施漁業,利用丘陵山崗地區山泉水資源,推廣陸基工廠化、池塘工程化、循環水養殖等生態高效養殖,開闢漁業發展新空間。
穩定菜果茶生産。按照設施蔬菜提檔升級、露地冬春蔬菜優化品種、高山蔬菜生態環保、水生蔬菜種養結合的方向,打造具有區域特色的蔬菜基地;按照標準化、設施化的要求,改造精品果園,加強分級包裝、冷鏈物流、冷藏保鮮、果品深加工等設施建設;目前,春茶正陸續採摘上市,做好春茶産銷對接工作,防止茶葉出現大面積滯銷。
“數字春耕”正當時
湖北的春耕圖,科技元素站上“C位”。
在襄陽,種糧大戶陳新平用上“智慧水肥一體化”噴灌系統,智慧卡一刷,麥田噴灌開啟,精準給水給肥。
在荊州,“女糧王”畢利霞的興華智慧農場裏,農業物聯網設備將田間農機的實時作業情況盡收眼底。
在咸寧,綠佳綠色合作社新建的蔬菜設施大棚裏,通風、給水、遮陽、控溫等一鍵搞定,省時省力。
“慧”農機,精農藝。從“汗滴禾下土”到“數字雲春耕”,湖北投入90多萬台套農機,配套良技、良法、良田等,縱橫馳騁,大顯身手,讓萬千田疇染新綠。
為服務春耕生産,湖北省在全國率先創新開發了湖北數字春耕作業動態圖,現已接入北斗終端2.6萬台套,包括拖拉機、收割機、無人機、烘乾機等100種機具,涉及3700多家合作社。(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崔逾瑜 通訊員 孔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