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湖北消息:3月31日9時許,全球首套超臨界煤氣發電機組在廣西盛隆冶金有限公司投産運行,該設施在運行壓力、溫度和發電效率等方面刷新了多項世界紀錄。這套第五代煤氣發電機組,由中冶南方都市環保工程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發,具有完全的自主知識産權和設備國産化。
超臨界煤氣發電機組投産現場 攝影 岳楊
據了解,煤氣發電主要是將鋼鐵生産工藝中産生的富餘煤氣收集後燃燒發電,是鋼鐵企業實現節能、減排、增效的“法寶”,煤氣發電的效率是衡量“法力”大小的關鍵。
所謂超臨界煤氣發電,是指煤氣在燃氣鍋爐中燃燒,産生的主蒸汽參數達到超臨界狀態(蒸汽壓力25.4MPa,溫度605℃),隨即送入汽輪發電機組高效發電。
超臨界煤氣發電機組全景 攝影 岳楊
首套超臨界煤氣發電機組為145MW(兆瓦),發電效率可達43.5%,年發電量10.6億度,直接經濟效益5億多元,一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85萬噸。
中國金屬學會副秘書長高懷介紹,煤氣高效利用一直是中國鋼鐵工業低碳轉型的核心技術,持續不斷地攻關升級。超臨界煤氣發電機組是第5代煤氣發電機組,也是全球第一套。投産後將極大地提升鋼鐵企業的碳降污能力,向低碳冶煉邁出堅實的一大步。
多年來,中冶南方都市環保工程技術公司專注低熱值高爐煤氣發電技術的研發,持續開展科技攻關,從中溫中壓、高溫高壓、高溫超高壓、亞臨界煤氣發電技術到如今的第五代煤氣發電技術——超臨界煤氣發電技術,不斷迭代、升級、突破,自我革新,引領行業技術潮流,為全球提供節能環保設施系統解決方案,在煤氣發電領域市場份額超過70%,並推廣至印尼、馬來西亞等多個國家。據統計,該公司承建的煤氣發電總裝機年發電量達1300億度,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超1億噸,助推中國鋼鐵企業低碳轉型,實現“雙碳”目標。(文 岳楊 韓漢平 劉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