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石西塞山區以“五有”模式升級改造老舊小區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2022-05-07 11:00:55

  湖北黃石市西塞山區委、區政府大力推動老舊小區升級改造工作,提出建設一批“有完善房屋設施、有整潔居住環境、有優良配套服務、有特色主題文化、有長效管理機制”的“五有”小區。通過“五有”模式,把原來的“老破小”,變成了如今的“亮凈美”,建成了一批高標準、高品質、環境優、氛圍足、群眾安的先進小區。

  西塞山區位於湖北省黃石市東部,該地老舊房屋較多,小區建築年代久遠,基礎設施條件陳舊,當地居民渴望更好的居住環境,實施老舊小區改造工程是西塞山區發展的重中之重。

  西塞山大王廟小區始建於上世紀70年代,與湖北省大型鋼鐵企業——大冶特鋼集團廠區隔街相望,小區內共有住戶1713戶、4569人,居民多是冶鋼工人。在建成初期,大王廟小區是周邊面積最大、範圍最廣的連片住宅。經過半個世紀的風霜洗禮,大冶特鋼實施封閉式管理後,大王廟地區失去了往日的繁華,只留下了歲月的痕跡。

黃石西塞山區以“五有”模式升級改造老舊小區_fororder_圖片1

小區門口的冶鋼工人雕塑 攝影 孫田凱

  大王廟地區的管網設施年久失修,且佈局混亂,為居民的生活造成了極大的不便。多次修修補補,路面被反復開挖,變得凹凸不平,一到雨天,積水嚴重。小區空中網線、電線纏繞,隨處可見“蜘蛛網”。

  這是居民的心頭之痛,更是黨委、政府的當務之急。西塞山區委、區政府廣泛徵求群眾意見,積極推動項目立項,在充分討論了方案實施的可行性後,大王廟老舊小區改造項目于2021年11月開工,分二期實施,建設部門作為工程指導部門。

  拆除違法建築,是改造工作的難點。西塞山區委、區政府堅持“先拆違後建設”理念,把違法建築拆除,把公共空間還給居民群眾。

  2022年3月23日,存在了近30年的老店橋頭餐館轟然倒下。橋頭餐館當初審批手續不完善,是一個違法建築。拆除後,小區內道路面擴寬了近4米,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寬敞的活動廣場。

黃石西塞山區以“五有”模式升級改造老舊小區_fororder_圖片2

小區活動廣場 攝影 孫田凱

  要把群眾非法佔據幾十年的空間騰退出來絕非易事,社區成立了違章建築拆除動員工作小組,分析研判違建拆除各項困難,社區幹部逐家逐戶做工作,執法部門介入進行批評教育。社區通過前期摸排房屋插建、擴建以及侵佔綠地、道路、樓道等公共空間的建築,目前拆除開放式小區違法違章建築共2585平方米。一批違法建築“搖身一變”,變成了居民的活動空間,變成了停車位,變成了便民服務點。

黃石西塞山區以“五有”模式升級改造老舊小區_fororder_圖片3

小區新增的文體設施 攝影 孫田凱

  通過對基礎設施全面升級,小區實施雨污分流改造,實現了污水入管,山水、雨水入港的建設目標;對停車位進行重新施劃,加裝充電樁;實行垃圾分類管理。通過舊改,把原來群眾眼中的“老破小”,變成基礎設施完善、功能分區合理、響應環保理念、符合群眾需求的“嶄新”小區。

  文化流失,則是老舊小區的痛點。注重營造小區文化氛圍,把曾經的“煙火氣”找回來,不讓居民丟掉從前的回憶,成為了推動大王廟小區改造的重要依據。

  由於小區內多是冶鋼退休工人,小區承擔了“工人宿舍”的功能,所以,當地在改造中挖掘老冶鋼文化,把七八十年代居民的生活場景重現出來,把老煙囪、老澡堂等老建築保留了下來。

  踏入大王廟小區,入口處的冶鋼工人雕塑格外醒目;小區內部則運用景觀小品、雕塑、塗鴉等形式,把老一輩冶鋼人的生活氣息復原出來,讓小區裏的年輕人了解當年的歷史。

  改造前,小區內沒有一個像樣的休閒娛樂場所。經過改造後,小區內建設了3處口袋公園,加裝了文體設施及休閒座椅,並且設置了兩面文化墻,展示社區面貌的同時,也為居民提供了家門口的休閒好去處。

黃石西塞山區以“五有”模式升級改造老舊小區_fororder_圖片4

彩虹廣場 攝影 孫田凱

  大王廟小區內留守兒童多,居委會專門召集社區的愛心人士成立了“葵花媽媽”社團,定期給留守兒童提供服務,但由於條件限制,一直沒有一個供孩子活動的場所。這一次,大王廟小區把違建拆除後,利用騰出的地方鋪設彩色塑膠,添置運動器材,為孩子們建成了一個“彩虹廣場”。

  大王廟小區還聯合小區業委會、物業服務公司進行“開放式小區管理”長效機制探索,解決小區清掃保潔、規範停車、公共設施管理等問題,逐步引導居民自治,通過居民當家做主,真正改善小區面貌,提升居民獲得感。

  改造一個“舊小區”,建設一座“連心橋”。大王廟老舊小區的改造就是西塞山區發動居民群眾充分參與到社會事務中,推動解決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的生動寫照。這場老舊小區的“變形記”就是黨和政府獻給居民的最好禮物。(文 孫田凱)

編輯:李燕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