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200多名能人回鄉, 60多家企業投資百億開發山水資源——崇陽農旅融合讓鄉村更綠更美
崇陽縣青港白茶專業合作社基地。(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魏錸 攝)
“五一”假期,崇陽縣潔凈的鄉村公路上,自駕遊車輛如龍,美麗鄉村遊人如織,河邊、樹林、山上,露營帳篷一個接一個。
近年來,崇陽大力實施“三鄉工程”,先後有200多名崇陽籍能人回鄉,60多家企業投資100多億元開發山水資源。農旅融合,讓崇陽鄉村更綠更美。
能人回鄉 販賣寧靜
提前一週,還是搶不到房——5月1日,崇陽縣白霓鎮油市村小自然野奢度假酒店滿房。酒店管家説:“房間全是網上預訂。”
酒店隔壁的山頭,20棟新別墅正緊鑼密鼓地裝修,老闆殷松甫説,很快便可投入運營。
他從這裡走出去創業,又回到崇陽辦廠,投資3000多萬元從工業跨界文旅業,花鉅資請來專業設計團隊,按照二十四節氣建了24棟全木別墅。
全木別墅隱藏在樹林中,綠水環繞,景色怡人。樹林前是兩大片農田,作為酒店的一部分,逢季節種植油菜、水稻等,供遊客體驗觀光,一舉多得。
酒店雖然僅提供簡餐和住宿,但每逢節假日卻一房難求。殷松甫説,酒店將住宿做到極致,餐飲就交給附近農家樂,與他們共享市場。酒店會提供就餐方案,只要客人需要,派車接送。而且,附近農戶家的蔬菜等農副産品,客人可以隨便拿取,酒店來買單。
客人大多來自武漢、長沙、杭州等地,他們不遠千里來這裡住一晚是為了什麼?殷松甫説:寧靜和自然。酒店也是因此得名。
獨闢蹊徑的運營,讓酒店生意逆勢上揚。
“藥王谷”不走尋常路
“五一”假期,位於銅鐘鄉清水村的七彩藥王谷,芍藥花、薔薇花、金銀花開得正艷,前來打卡的遊客一撥接著一撥。
七彩藥王谷由湖北省聚草康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總經理薛雲奎介紹,該項目于2020年啟動,規劃建設面積6000畝,採取“市場主體+集體經濟”的合作經營模式,種植芍藥、牡丹、射幹、黃精等中藥材,建設中藥文化博物館、中醫研究院和康養醫院等,成為集中藥種植、醫藥生産加工銷售、旅遊觀光、研學實踐和生態養生為一體的農旅綜合開發項目。
走進藥王谷,場面壯觀。射幹、黃精、牡丹、七葉一枝花等中藥材基地,一片接著一片,接待中心和林中別墅施工正酣。
“項目建設不動山和樹,不改變土地性質。”薛雲奎介紹,目前已完成中藥材種植5000畝,配套建設育苗基地300畝,因自己從事醫藥行業,這些中藥材不愁市場,已規劃建設中藥材飲片加工廠、黃精功能飲料生産車間和黃精食品生産車間。
薛雲奎説,這裡地處幕阜山腹地,低坡緩丘,地理條件和山水環境適合道地藥材生長。地方黨委政府成立專班給予支持,旅遊公路修進園區,安裝好了路燈,優越的營商環境和一系列優惠政策讓公司信心十足,將鉚足幹勁繼續投資,把七彩藥王谷打造成國家中藥材産業示範園。
茶商種茶 遊人打卡
走進森旺生態園,起伏的山坡披著綠裝,遊人如星星點綴其間。
這裡是崇陽縣青港白茶專業合作社基地,負責人葛小峰是浙江安吉人,2007年來到這裡開荒種植白茶。短短兩年時間,2000畝高標準安吉白茶園建成。隨後在石城、港口、路口等鄉鎮建設茶園,總面積達5000余畝。
葛小峰説,該合作社年産特種有機白茶和黃茶1萬多公斤,主要銷往長三角,銷售收入2800多萬元。
崇陽縣委書記鄭俊華説,白茶和黃茶是脫貧致富的茶葉,“種一畝脫貧,種兩畝致富。”
葛小峰介紹,從明前茶到雨前茶,高峰期有500多名採茶工同時採摘,平常也有200余人。不僅用工,他還免費提供茶苗和技術,手把手帶著周邊村民一起種茶致富。茶園與森旺生態園連接在一起,遊客觀光、採摘兩不誤。
崇陽縣茶果局負責人介紹,到今年,該縣茶園面積達9.22萬畝,産量6400噸,産值2.54億元。茶産業已成為崇陽四大特色農業之一,“崇陽白茶”成功申報地理標誌證明商標,該縣成為全國知名白茶生産加工基地,白茶、黃茶系列品種達到12個,全縣茶産業年綜合産值達11億元。(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周鵬 通訊員饒青才 汪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