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下午,中共湖北省委“喜迎黨代會 荊楚譜新篇”系列新聞發佈會第四場在漢舉行,主題為“加快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
據悉,2021年湖北淡水産品産量483.2萬噸,連續26年保持全國第一;糧食産量達到552.9億斤,連續9年穩定在500億斤以上;油菜籽産量達到251.8萬噸,再創歷史新高;生豬出欄4115萬頭,産能恢復目標提前完成;蔬菜、瓜果、茶葉、禽蛋等生産穩定、供應充足。
中共湖北省委農辦主任、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書記、廳長、省鄉村振興局黨組書記吳祖雲在發佈會上介紹,2021年全省農林牧漁業總産值8279億元,穩步推進並實現了保供水準穩中有升、發展質效明顯提高、農村面貌煥然一新、農村改革持續深化、民生福祉顯著改善、鞏固銜接紮實推進等既定任務和目標。
在談到湖北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時,湖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崔永紅介紹,2021年全省農業産業穩步升級,農業與現代加工業、休閒旅遊、健康養生等産業跨界融合加速發展,農村新産業、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恩施市等9地成功創建國家農村産業融合發展示範園,農業産業佈局持續優化。
鄉村振興,離不開財政支持。湖北省財政廳副廳長董緒奎表示,財政部門把農業農村作為財政保障的重中之重,建立財政投入的穩定增長機制。過去五年,全省地方一般公共預算農林水支出4036億元,籌措142億元新建1090萬畝高標準農田,支持1723個村開展美麗鄉村建設試點,有效改善了農村人居環境。
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是鄉村振興的前提。2021年以來,湖北全面建立防返貧動態監測幫扶機制。湖北省鄉村振興局副局長崔先華表示,下一步,湖北將把增加脫貧人口收入作為根本的措施,保持脫貧人口就業規模穩定在208.4萬人以上,確保過渡期內脫貧人口收入增速高於當地農民收入增速,脫貧地區農民收入增速高於全省農民收入增速。
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關鍵在於科技創新。湖北省農科院副院長余錦平表示,湖北將緊盯種子、耕地兩個要害,在優良品種培育、耕地地力提升、重大病蟲害防控、農業面源污染等方面重點發力,著力解決一批卡脖子的關鍵核心技術難題,推動糧食提單産、挖潛力、減損失,支撐全省糧食穩産增産。
接下來,湖北將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著力提升糧食等重要農産品綜合生産能力。通過聯農帶農提高農民收入,逐步實現共同富裕;大力實施以縣域輻射服務鄉(鎮)村為功能目標的“強縣工程”,紮實開展決策共謀、發展共建、建設共管、效果共評、成果共享的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積極探索政府、社會與農民同心同向,法治、自治與善治相結合的鄉村有效治理模式,加快推進新時代有內涵、有質感、有溫度的農業農村現代化。(文 杜元 張勁 胡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