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眾科學日+國際生物多樣性日”武漢植物園聚焦中非生物多樣性保護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2022-05-23 18:33:18

  5月21日至22日,是中科院第十八屆公眾科學日,5月22日同時也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日前,武漢植物園依託中科院中-非聯合研究中心,以“魅力非洲 多彩植物”為主題,舉辦“探索神奇非洲植物”公眾科學日活動,端出一道道非比尋常的科普大餐與公眾共享科學盛宴。

活動現場 供圖 武漢植物園

  活動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進行。“雲上科學日”特色鮮明,包括“大咖講科學”“專家直播説展”“中非直播連線”等,中非科學家通過跨國連線的方式,共話生物多樣性保護;中非生物多樣性成果展、非洲特色植物科普手冊贈送、專家現場為小學生科普……線下活動形式多樣。活動通過中非兩地的精彩聯動,集中展現了中非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利用成果,激發了公眾尤其是青少年對科學研究和自然探索的關注和興趣。

  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主任、中國科學院中-非聯合研究中心主任王青鋒介紹,非洲是全球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之一,植物大約有4萬種,其中包含有許多重要的資源植物以及它們的近緣分類群。中國植物有3萬餘種,中非植物相同重疊的植物卻只有7%,互補性極強,有巨大的合作潛力和價值。

武漢植物園主任、中-非聯合研究中心主任王青鋒(右一)講解非洲特色植物 供圖 武漢植物園

  在武漢植物園(磨山園區)科普樓一樓展廳,展覽重點展示了中非在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利用領域的合作成果:大苞碩蓮、無舌千里木、醉籬木、馬賽刺桐等非洲特色植物的花、葉、果實與種子標本,《肯尼亞常見植物》《肯尼亞常見野生動物鑒賞》等4部植物專著,非洲聯合野外科考珍貴影像等。現場還有肥皂石、馬賽木雕、非洲部落特色飾品等手工藝品展示。

  “非洲是人類植物的寶庫,也是植物學者心中的寶地。”在“大咖講科學”環節,王青鋒為公眾帶來《探索神奇非洲植物》的科普講座。他結合自身多次的非洲科考經歷和研究經歷,將非洲植物和科考講得生動有趣、直抵人心。

  在“中非直播連線”環節,公眾跟著鏡頭,探訪了位於肯尼亞內羅畢的中-非聯合研究中心,領略了當地中式園林設計的植物園,沉浸式感受了神奇的非洲植物。

  據悉,本次活動由中科院武漢植物園、中科院中-非聯合研究中心、中國科普博覽、湖北省植物學會、湖北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協會聯合舉辦。(文 張永良 陳長麗)

編輯:李燕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