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下午,長篇紀實文學《京劇譚門》(全四卷)新書發佈會在武漢市江夏區譚鑫培戲樓,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舉行。
長篇紀實文學《京劇譚門》(全四卷)新書發佈會在譚鑫培戲樓舉行 攝影 胡禮國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江夏區作協副主席陳本豪,于花甲之齡筆耕十年,寫就大型紀實報告文學《京劇譚門》(全四卷),該書全景再現了以譚鑫培為代表的譚門七代投身中國戲曲事業,在京劇“譚派”藝術的形成、發展、創新中所作出的巨大貢獻。全書歷史跨度一百餘年,涉及眾多歷史人物和重大事件,堪稱一部“濃縮的中國京劇史”。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江夏區作協副主席陳本豪分享創作經歷 攝影 胡禮國
《京劇譚門》(第一卷)于2017年出版,被列為中國作協重點扶持項目。2021年《京劇譚門》(全四卷)創作完成並出版,2022年4月被推薦入圍第八屆魯迅文學獎,開創了江夏文學創作新高度。
發佈會上,江夏區委常委、宣傳部長柳長勝向市民之家、區圖書館、江夏一中、金港一號圖書館、江夏區全國京劇少兒基地、荷香書坊等6家單位代表贈送《京劇譚門》(全四卷)。
據介紹,100多年前,6歲的譚鑫培隨父親離開故鄉武漢江夏,走出了一條輝煌的戲曲之路,開創中國京劇的第一個門派——“譚派”。2009年,第五代譚門嫡傳人、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譚元壽先生率譚門三代人回到譚門故里——武漢江夏,從此,“京劇譚門”成為江夏文化一張特有的文化名片。
近年來,江夏區精心修建譚鑫培公園和譚鑫培戲樓,舉辦“京劇譚門故鄉武漢(江夏)行”,開展“紀念譚鑫培先生誕辰170週年”系列活動,組織譚鑫培京劇藝術展,成功舉辦七屆“江夏杯”京劇票友邀請賽,傾力打造譚鑫培京劇文化品牌,推進江夏戲曲文化蓬勃發展。(文 胡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