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了多年的道路現在終於開始動工修建,再也不用擔心自家孩子出門摔倒了。”6月13日,黃岡蘄春縣蘄州鎮南門社區居民董全仁驚喜地發現家門口道路大變樣。
5月28日,蘄州鎮黨委書記龔智勇在入戶走訪調研過程中了解到,沿著迎賓大道南段至缽蓮庵這條小道多年未修通,給行人帶來諸多不便,晴天時灰塵漫天飛揚,下雨天路面崎嶇泥濘,稍不留神便會摔個底朝天。
小問題大民生。龔智勇採取“現場問診”方式,破解問題癥結。原來,缽蓮庵是蘄州鎮現存較古老的寺廟之一,也是蘄陽八景之一,通往缽蓮庵的這條道路位於雨湖、南門、城內三個社區交界處,散住著21戶隸屬於不同社區的居民,平時居民間相互走動較少,慢慢地這條小道就成了“三不管”地帶。
堅持“身到心到情到”,對待民生問題按照“小事馬上辦、難事商量辦、大事原則辦”處理方式,龔智勇當場召集城內、南門、雨湖三個社區書記和村民代表,並聯繫國土、林業、交通等相關部門進行現場查勘,通過協商達成統一意見。即按照“項目支撐、政府支持、村居支助、群眾支援”的模式進行修建,制定出具體任務圖、時間表,徹底解決群眾的後顧之憂。
6月4日,僅花了一週時間,全長約500米的缽蓮庵道路,全面完成了路面平整、障礙物拆除、石料鋪設等前期工作,目前正按照工期實施混泥土硬化,工程預計在6月底前全部完工並投入使用,解決了居民群眾“最後一公里”出行難題。(文 沈嬌 陳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