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新知 碰撞新思 全國來華留學生博士論壇暨絲路博士論壇舉行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2022-06-21 15:35:43

  國際在線湖北消息(高鈺姍 通訊員 羅文旭 楊素):近日,由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主辦,中國地質大學與湖北教育國際交流協會外國留學生教育管理專業委員會承辦的“感知中國:全國來華留學生博士論壇暨絲路博士論壇”舉行。

共享新知 碰撞新思 全國來華留學生博士論壇暨絲路博士論壇舉行_fororder_圖片1

論壇參會人員合影 攝影 羅金剛

  本次論壇由來自上海、西安、杭州、武漢的優秀來華留學生博士生做主題學術報告。論壇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近千人參加論壇。

  來自復旦大學尼日利亞籍博士研究生Kingsley Chibuike Nduneseokwu在報告中分享了一種基於價值用作可持續性評估和決策的局部社會指標的方法。西安交通大學的巴基斯坦籍博士研究生Muhammad Hamid和浙江大學的巴基斯坦籍博士研究生Ahmed Temoor都帶來了關於糧食安全的新思考;吉林大學的巴基斯坦籍博士研究生Hassan Muhammad則為鞋印圖像和取證應用講述了新方法。

  華中師範大學剛果(金)籍博士研究生Mwadi Makengo Benjamin鑽研政治關係,華中科技大學巴基斯坦籍博士研究生Tayyaba Iftikhar 在分析化學領域頗有成果,武漢大學的埃塞俄比亞籍博士研究生Jalleta Abebe Kebede分享了關於掠奪土地和法律保障造成的環境威脅話題,在論壇上激蕩著學術的電光火花。

共享新知 碰撞新思 全國來華留學生博士論壇暨絲路博士論壇舉行_fororder_圖片2

來自中國地質大學的Alvin K. Mulashani做分享 攝影 趙陽平

  來自中國地質大學的坦桑尼亞籍博士研究生Alvin K. Mulashani認為,人工智能(AI)在石油地質學中的應用一直保持著快速的發展,利用神經網絡技術建立預測模型,可以實時定量開展預測,並有助於節省時間,獲得很好的預測結果。論壇中,他對新方法的闡述獲得了大家的認可。

  在分組討論環節,線下參會的來華留學生博士生代表以“文獻檢索與學術寫作和規範” “從經驗到專業:國際高水準學術論文發表”為主題,展開了熱烈的交流。他們紛紛表示論壇營造了十分濃烈的學術氛圍,通過論壇交流了學術觀點,拓寬了科研視野,豐富了對學科領域的認識,更好地迸發科研新思路。

共享新知 碰撞新思 全國來華留學生博士論壇暨絲路博士論壇舉行_fororder_圖片3

線下參會留學生參觀國際高水準論文展板 攝影 羅金剛

  據悉,國家留學基金委自2015年起開始組織“感知中國”活動,通過學術交流、社會活動、志願服務等多種形式,幫助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更好地“讀懂今天的中國”為促進各國人民民心相通發揮積極作用。

  近年來,中國地質大學堅持以學術理念為主導價值,追求“學術卓越”,實施“國際學生學術能力提升工程”,打造“留學地大”品牌。2019年以來,30多期在“國際學生學術互助中心”舉辦的活動,通過學術互助,加強學術交流,讓國際學生掌握科學研究的方法,提高國際學生學術素養和學術能力。

編輯:李燕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