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域釋放大能量 湖北自貿區五週年交上精彩成績單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2022-08-20 16:54:29

  國際在線湖北消息(高鈺姍):“湖北自貿區為湖北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探索了新途徑、積累了新經驗。”8月16日,在“中央媒體自貿行·走進湖北自貿區”活動交流會上,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工商管理學院、中國(湖北)自貿區研究院院長錢學鋒對湖北自貿試驗區建設發展五週年如是評價。

  截至2022年6月,湖北自貿區累計新增企業9.1萬家,累計外貿進出口6629億元、實際使用外資84.1億美元,以全省0.065%的面積貢獻了全省同期30%的外貿額、13.1%的外資額。

  作為“先行先試”的重要平臺,湖北自貿區空間佈局“作用場”日益優化。目前,初步形成了“313N”(三個片區+一個協同區+自貿片區、高新區、海關特殊監管區“三區疊加”+多個功能區)的開放格局,湖北自貿區的改革創新擁有堅實的物理空間和功能空間。

  作為制度創新的“試驗田”,一方面,湖北自貿試驗區積極複製推廣國家、省級以及部委層面的改革試點經驗,國家層面要求複製推廣的278項成果;另一方面,著力推進差別化改革探索,自主創新成果不斷涌現,累計形成253項制度創新成果,全國、全省首創率83%,其中27項經國務院等批准在全國複製推廣。

  五年來,湖北自貿試驗區充分實現自貿區“制度紅利”與“産業功能”的疊加,高端産業“生態圈”集聚成勢,為戰略性新興産業和高技術産業集群式發展提供了新的動能。以湖北省0.065%的國土面積,自貿試驗區貢獻全省同期18%的高新技術企業數,近1/4的專利申請和專利授權。

  武漢片區建設形成國家記憶體基地、國家航天産業基地、國家新能源和智慧網聯企業基地、國家網絡安全人才與創新基地以及大健康基地等新興産業集聚區,積體電路、新型顯示器件、下一代信息網絡和生物醫藥等4個産業集群在2019年入選首批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

  襄陽片區擁有國家級智慧網聯汽車檢測中心、國家首批自動駕駛測試基地和國內首個氫燃料電池試驗室,新能源和智慧網聯汽車全産業鏈格局日趨形成。

  宜昌片區發展形成生物醫藥、高端裝備製造、現代服務業和新能源新材料等五大主導産業,培育了黑旋風鋸業、柏斯音樂集團、人福藥業、華強科技、長機科技等一批全球第一、亞洲第一和全國第一,以及47家國際國內産業細分領域“單項冠軍”,科技創新“催化劑”效果顯著。

  科技創新一靠投入、二靠人才。湖北自貿區出臺高端人才獎勵專項政策,讓優秀人才近悅遠來。自貿區推出並落實“人才六條”,2021年首次以省政府名義向520名高端人才兌現1.11億元專項獎勵;開展股權激勵試驗,2020年以來,累計發放2億元股權激勵資金,幫助銳科光纖等8家科技型企業的492名核心技術人員成為企業股東。“人才六條”有效反哺了科技創新和産業發展,全區現已聚集高新技術企業2643家,佔全省18.2%。

  湖北省商務廳副廳長陳華榮在會上表示,湖北將從全局謀劃自貿、以自貿服務全局,凝心聚力建設湖北自貿區升級版,在湖北加快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中,體現自貿擔當,以新氣象、新作為實現新跨越。

編輯:李燕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