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寧嘉魚縣崛起大學城
來源:湖北日報  |  2022-09-16 09:35:17

  原標題:兩所高校開學季 萬名新生聚嘉魚 小縣城崛起大學城

咸寧嘉魚縣崛起大學城_fororder_01

武漢東湖學院南校區開行小火車迎接新生。(武漢東湖學院 供圖)

咸寧嘉魚縣崛起大學城_fororder_02

武昌首義學院嘉魚校區迎新現場。(通訊員王舒彭 攝)

  這個開學季,武漢東湖學院嘉魚教學改革基地(俗稱南校區)、武昌首義學院嘉魚校區錯峰開學,常住人口不到10萬人的嘉魚縣城迎來萬名大一新生。

  武漢南,咸寧北,嘉魚縣詩經大道南側,一座嶄新的大學城拔地而起。

    武漢東湖學院南校區 校園裏開行小火車迎新

  今年秋季,武漢東湖學院南校區首次招生,近6000名新生到校報到,目前正在緊張軍訓。

  劉東,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新生,來自省內孝感。“媽媽開車從家裏出發,一個多小時就到了嘉魚,把我安頓好,當天返回孝感。”他説,報到那天,媽媽饒有興致地參觀校園,感覺環境很好。

  段泓宇,工程造價專業新生,老家河南鶴壁,也是家長自駕送來上學,“我們提前一天到嘉魚,在縣城住了一個晚上,第二天早上來學校報到。校園挺大、挺美的,湖邊的圖書館特別氣派!”

  劉佳歡,工程造價專業新生,今年22歲,在新生中算是“老大哥”了,因為之前曾在北京服役2年,此次學校軍訓中,擔任特色方陣教官。他來自咸寧通城,也是爸爸、媽媽開車送來學校。

  武漢東湖學院學工處負責人汪嵐介紹:新生已于8月27日、9月1日分批集中報到。

  武漢東湖學院南校區位於武深高速嘉魚東出口附近詩經大道南側,佔地面積2477畝,分期建設。一期投資26余億元,規劃建築面積46萬平方米,已基本建成,風雨連廊串聯學校行政樓、教學樓、實訓大樓、圖書館、網球館、游泳館、校醫院、學生宿舍等。

  校園內建築氣勢恢宏,還特別設計鐵軌和小火車,方便師生在校園內活動。

  學校迎新現場,隨處可見熱心的志願者,他們幫忙搬運行李、登記住宿、釋疑解惑。新生辦完報到手續後,可乘坐小火車直達宿舍樓。學生宿舍都有空調,每間房4個床位,採用“上床下桌”形式佈置,床上均準備了被褥和枕頭,洗手間衛浴設備齊全,24小時提供熱水。另外,宿舍樓還配備有電梯,方便新生和家長搬運行李。

  考慮到新生家長住宿問題,學校特別準備了1000個床位,並配備拖鞋、毛巾、牙刷、肥皂等生活用品,新生家長可登記入住。

  學校食堂也做好充分準備,熱忱歡迎新生和家長就餐。有家長就餐後表示,食堂乾淨衛生,飯菜美味可口,價格經濟實惠,“看得出來學校後勤很用心,把孩子交給學校很放心!”

  這是繼武昌首義學院嘉魚校區後,落戶嘉魚的第二所高校,這個開學季首次亮相,在迎來全國各地大學生的同時,也收穫家長們的好評和稱讚。

    武昌首義學院嘉魚校區 中秋節給師生送月餅

  作為落戶嘉魚的第一所高校,武昌首義學院嘉魚校區兩年前首次招生迎新,這是第三次迎來大一新生,一切都安排得井井有條。

  李景浩,計算機應用技術騰訊雲專業新生,來自河南駐馬店。9月4日,媽媽帶他坐高鐵到武漢站,乘坐學校組織的大巴車抵達嘉魚校區,報到手續辦妥後,媽媽當天返回駐馬店。

  9月10日是中秋節,李景浩所在的班級開班會推選班幹部,他成功競選上班長,“學校環境優美,管理人性化,中秋節給每人送2塊月餅。”

  來自湖南衡陽的謝敏,也是9月4日來校報到,“爸爸開車送來的,早上7:40從衡陽出發,中午12點多就到了。沒有想像中那麼遠。”她表示,也收到學校免費發放的月餅,“這是我第一次在外過中秋,這種感覺很奇妙也很溫暖。”

  武昌首義學院嘉魚校區工作部分團委書記張冬介紹:學校計劃招生4400人,已經繳費辦理入學手續4200人左右,其中2800多人由家長自駕送來。為方便非自駕新生報到,學校專門安排幾十輛大巴車,前往武漢各大火車站、汽車站迎接。

  新生集中報到時間為9月3日至4日。校園內,熱忱、溫馨、勵志的氛圍十分濃烈,廣玉蘭籃球場迎新點,各學院別出心裁,為新生帶來驚喜。

  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為新生準備蘋果和柿子等水果,寓意“平平安安”“事事如意”。城市建設學院結合專業特點,擺出該院學生精心製作的“中國館”“岳陽樓”和“太和殿”等建築模型,在閃亮吸睛的同時,也展示了教學成果,增強新生對專業的好奇,對學習的期待。新聞與文法學院則設立簽名墻,為新生準備清涼扇等禮品。

  “糖果很甜,我今天的心情也很‘甜’!”編導專業新生秦可渴拿到輔導員遞過來的糖果,特別很開心,“老師們很親和,我對未來的大學生活充滿期待。”

  武昌首義學院嘉魚校區位於詩經大道南側,佔地1500畝。近年來,學校錄取分數在省內同類院校中位居前列。

    引進高校落戶 帶動消費就業 提升軟實力

  2018年5月,武漢軍威集團與嘉魚縣政府簽訂協議,投資16億元,建設武昌首義學院嘉魚校區;2020年6月,田野集團與嘉魚縣政府簽訂協議,投資26億余元,建設武漢東湖學院南校區。目前,兩所來自武漢的高校均已建成開學,還有更多高校正在洽談落戶。

  “嘉魚是地域小縣、人口小縣。之前我們也沒想過,小縣還能辦大學!”該縣發改局有關負責人如此感嘆。

  武漢有人才、有資金,但土地資源緊張;嘉魚恰好相反,缺人才、缺資金,但有土地。

  “要充分利用資源要素上的錯位,承接武漢産業轉移、功能轉移,特別是當前武漢部分高校、科研機構,都在周邊選址建新校區,更要主動對接、緊盯不放。”嘉魚縣委主要領導説。

  順勢而為,小縣城崛起大學城。

  引進高校,為嘉魚帶來了什麼?

  2021年秋季開學,張冬從武昌首義學院南湖校區轉崗至嘉魚校區,當時他剛過來,在嘉魚縣城找賓館,居然訂不到房,“來自全國各地的學生家長雲集嘉魚縣城,賓館都滿房了。”他説,這是高校帶來的“開學經濟”,看得見,摸得著。

  同時,高校為地方提供大量就業崗位。以武昌首義學院嘉魚校區為例,配備輔導員等教職工200余人。武漢東湖學院南校區也有同樣的情況,學校維持正常運轉,需要教職工300多人,大多在當地招聘。

  “全國各地的客商前來考察,行程中大多要安排武昌首義學院嘉魚校區、武漢東湖學院南校區。”嘉魚縣招商和投資促進中心負責人説,這兩所高校落戶後,已成為對外宣傳的名片和窗口,在提升嘉魚知名度、影響力,帶動招商引資,促進縣域經濟高品質發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而從長遠看,引進高校落戶,必將提升城市軟實力和綜合競爭力,持續提升城市人文素養、文明程度。(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汪洋 通訊員 黃茂盛 丁翠)

編輯:李燕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