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石GDP逼近2000億元
來源:湖北日報  |  2022-10-26 09:35:22

  原標題:從人口輸出到人口凈流入,從資源枯竭型城市到四獲全國産業轉型升級示範區優秀等級……黃石GDP逼近2000億元

黃石GDP逼近2000億元_fororder_01

大冶湖生態新區規劃面積450平方公里,目前投入資金200多億元。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薛婷 攝)

黃石GDP逼近2000億元_fororder_02

黃石新港是長江中游最大單體港。(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薛婷 攝)

  金秋十月,工業之城黃石,迎來收穫季節。

  這一年,黃石成果頗豐:入圍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第四次獲全國産業轉型升級示範區考核優秀等級;躋身全國首批城市更新試點,城市韌性大增;以“武鄂黃黃”為核心的武漢都市圈建設,如火如荼。

  回望這十年,黃石有過跌落谷底的失落,更有奮起直追、轉型發展的勇氣,經濟、社會、黨建、文化、生態建設全方位推進,加速向全國先進製造業基地轉型,以城市更新為契機,山水園林城輪廓初顯,全力創建全國文明城市。

  2021年,黃石市實現國內生産總值1910億元,位列全省第9位。2022年,黃石市提出國內生産總值突破2000億元。上半年,該市主要經濟指標實現“兩個第1、兩個第2、一個第3、兩個第5”,加速向全省第一方陣奮進。

  傳統産業在升級

  新興産業在崛起

  “到11月底,産值將衝刺100億元。”10月19日,黃石大冶湖高新區,湖北融通高科先進材料有限公司産業園,公司行政總監汪啟勝介紹,搶抓風口,三期項目6年建成,新能源電池正極材料市場佔有率一季度達11.1%,成為比亞迪、寧德時代等頭部企業的供應商。

  在新材料領域,還有投資百億的諾德鋰電項目,補上黃石PCB産業鏈重要一環,搶佔新能源蓄能電池關鍵材料鋰電銅箔市場。依託銅及銅加工國家新型工業化産業示範基地,黃石打造一條新材料産業鏈,成就一條千億級電子信息産業鏈。

  截至目前,黃石共有電子信息企業200多家,全球PCB五強企業3家,全國電子電路百強企業14家。今年1月至8月,全市電子信息産業實現産值183.35億元,同比增長101.5%。

  這十年,黃石培育以PCB産業為代表的電子信息、新材料、生物醫藥等新興産業;同時,以大冶有色、大冶特鋼、華新水泥為代表的傳統産業,通過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不斷提升産品競爭力,行業地位不斷提升。

  大冶有色主導投資的弘盛銅業40萬噸高純陰極銅項目,落戶黃石新港園區,與寶鋼新港産業園、湖北優科比鄰而居,11月份將正式投産,採用全球最先進的閃速熔煉工藝,年産值將達300億元,再造一個大冶有色。新港園區,“四大百億”項目全部達産後,工業總産值直指千億元。

  “這十年,黃石加快優勢産業向規模化發展,建成涵蓋36個工業門類的現代工業體系。”黃石市經信局局長王斌介紹,黃石已建成1個國家新型工業化示範基地、5個省級重點成長型産業集群,已成為全球最大的保健酒生産基地、全國第二大特鋼生産基地、全國第三大PCB産業集聚區。

  新城區拔節向上

  老城區蝶變向美

  “來黃石十年,已安家落戶,早把自己當成‘新黃石人’。”49歲的金建平來自浙江金華,2012年底,他踏足黃石,後成為世星藥業生産總監,也是公司的合夥人之一,成為黃石的建設者。

  十年來,黃石市就業規模穩步增長,全市新增就業68.5萬人次,扶持創業8.64萬人次,帶動就業29.68萬人次,連續3年就業綜合指數考核全省第一。特別是2018年以來,該市升級“新黃石人”計劃系列政策,累計引進“新黃石人”17萬人,推動黃石實現人口凈流入,成為全國區域性打工目的地城市,組建了製造業産業用工聯盟,創新“十大招工”模式,為重點企業招工17萬人。

  産業在增長,就業在增加,城市在擴張。黃石市,由環磁湖時代向環大冶湖時代大步邁進,規劃建設450平方公里的大冶湖生態新區,目前已投入資金200多億元,建成了園博園、礦博園、奧體中心等“三園三館三中心”,22平方公里的核心區基本建成,黃石與大冶城區連成一片。全國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顯示,黃石常住人口增加4萬人;全市城鎮化率達66.3%,居全省第3位。

  新城區拔節生長,老城區愈加秀美。黃石因廠建市、因礦興市,老舊小區存量大。該市以繡花功夫推進老工業城市煥新,從“棚改”、舊改到城市更新計劃,老舊小區改造始終作為“頭號民生工程”來抓,自2019年至今,累計實施老舊小區改造345個、涉及15.7萬戶。小區變美了,為建立長效機制,黃石發起“我愛我樓”倡議,城區百餘社區7000余樓棟,實行自治管理,情暖萬家燈火。

  礦山生態修復變綠

  一江東流環保變清

  10月5日,入秋的一場小雨,將大冶有色銅山口礦露天採區挂網復綠的岩壁,澆灌得一片蔥綠。

  共和國“工業糧倉”黃石,高峰時期,全市有400多個開山塘口、300多座礦山,幾十萬畝工礦廢棄地。

  進入新時代,黃石堅決從“戀礦情結”中走出來,圍繞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將生態環境修復治理放在突出位置,礦山地質環境得到極大改善。

  2013年,黃石市委十二屆八次會議作出生態立市産業強市的決定。2018年,黃石市印發關於加強長江大保護的實施意見,全面部署“碧水、綠岸、潔産、暢流”四大行動,關閉尾礦庫173座,關停“五小企業”1000多家,長江黃石段水質達到二類。

  以長江大保護為契機,黃石全面啟動長江沿線82處重點區域礦山生態修復,治理礦山面積12574畝,為長江黃石岸線鑲上綠絲帶,全市森林覆蓋率由2013年的29.88%,提升至2021年的36.92%,成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

  十年來,在關停數百家污染企業的同時,黃石加強對工業污染源的控制。在大冶特鋼,工業廢水經處理後,全部實現循環利用;在東貝園區污水池,處理後的水清澈見底,魚兒嬉戲……如今的黃石,銅草花依然盛開,礦産資源開採留下的傷痕正在癒合,青銅故里的未來可期。

  這十年,黃石榮獲“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水環境治理優秀範例城市”,入選“全國無廢城市建設試點”等國家榮譽稱號。這座城市,正用行動踐行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錚錚誓言。(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楊富春 通訊員 戴鼎 梁焱)

編輯:李燕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