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武漢11月6日電(劉曉麗)金秋時節,遠方的候鳥翩翩飛來,居民走出家門,盡享秋日時光……江河縱橫、百湖密布的“國際濕地城市”武漢盡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畫卷。
圖為沉湖。新華網發 何小白攝
保護修復 武漢國土18.9%是濕地
秋日武漢,暖陽高照,穿過蔡甸區消泗鄉平整的沉湖路,站立在道路盡頭的七壕觀鳥站大堤,耳旁啾啾鳥鳴不絕,時不時有鳥兒從眼前掠過。
國際重要濕地沉湖濕地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工程師馮江介紹,總面積17.4萬畝的沉湖濕地是東亞—澳大利西亞全球候鳥遷徙通道的重要越冬地、停歇地和繁殖地,目前已有近3萬隻候鳥抵達沉湖。
馮江説,這17.4萬畝濕地中,農戶退養面積達到7.8萬畝。
56歲的蔡甸區消泗鄉曲口村村民代仁紅原來在沉湖濕地緩衝區種有13畝農田。2019年,蔡甸區實施退田還湖,他將承包的田地交了出去,每畝地每年可獲700元補貼,補助標準每3年遞增5%。
“沉湖濕地野生動物眾多,農作物經常被毀壞,種地每年僅可收入一兩萬元,現在退田補助填補了這部分收入。”代仁紅説。
曲口村村委會副主任李見平見證了村裏退田退養還湖的過程。
“多數村民都積極響應,遇到少數不理解的,我們就上門講政策,多宣傳。”李見平説,曲口村共順利退還了1400余畝土地,涉及120多戶村民。
圖為安山國家濕地公園。新華網發
保護與修復,是武漢市打造“國際濕地城市”的重要法寶。
2010年,武漢在各副省級城市中率先出臺《武漢市濕地自然保護區條例》,隨後,《武漢市湖泊保護條例》《武漢市基本生態控制線管理條例》等地方性法規陸續出臺。2013年10月,武漢推出濕地生態補償機制《武漢市濕地自然保護區生態補償暫行辦法》,每年安排1500萬元對濕地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緩衝區和實驗區,按不同標準實行分類補償。
這些政策取得了明顯的效果。第二次全國濕地普查數據顯示,武漢市濕地面積16.2萬公頃,濕地率18.9%。
圖為天興洲黑鸛。新華網發 岑海攝
鳥不懼人 城市腹地有鳥類樂園
10月10日,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黑鸛如約來到天興洲,這是黑鸛連續第九年到武漢過冬。
武漢市觀鳥協會會長顏軍介紹,黑鸛偏好在較幹、面積大的灘塗休息。天興洲是長江武漢段最大的江心洲,每年冬季都會顯露出大面積灘塗,江水回落後形成的大水坑困住了大量魚兒,這成為黑鸛豐富的食物來源。
作為三環內的沙洲,天興洲也頗受市民青睞,枯水期常常有大量市民前往遊玩,對鳥類棲息産生了一定干擾。為解決人鳥爭地矛盾,洪山區2020年11月在天興洲洲頭劃了一道禁行區,去年12月發佈禁令,嚴禁在天興洲灘塗內開展經營性行為,以及進行機動車越野競技、野外露營、野炊燒烤等活動。
去年,天興洲黑鸛數量最多時達到38隻。據統計,天興洲共有鳥類236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鳥類4種,國家二級保護鳥類36種,湖北省重點保護鳥類48種。
今年3月,武漢市觀鳥協會會員在東湖新技術開發區豹澥湖發現了全球極度瀕危物種、一級保護野生動物青頭潛鴨及其巢穴,這是繼2014年和2019年,武漢分別在黃陂府河濕地祁家灣、東湖高新區牛山湖兩地發現青頭潛鴨的繁殖證據後的第三處青頭潛鴨繁殖地,這也是青頭潛鴨在全球最南端的繁殖地。
隨著政府部門和民間志願者對各處濕地自然環境保護力度的加大,來武漢的鳥兒越來越多了。據監測,截至今年6月,武漢地區鳥類總數達442種,新增54個鳥類記錄。其中,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99種。
圖為東湖。新華網發
愜意生活 濕地成宜居必需品
聽濤看日出,湖邊騎行,植物園露營,華僑城濕地公園遛娃……作為國內最大的城中湖之一,東湖擁有浩渺無垠的十大子湖,星羅棋佈的120多座島渚,還有10000多畝鬱鬱蔥蔥的山林,春賞櫻花夏觀荷,秋看紅葉冬聽雪,東湖四季皆景,百玩不厭。
2017年,全長101.98公里的東湖綠道全線貫通,瞬間成為人人愛逛的網紅景點,為東湖的熱度狠狠添了一把火。
2018年,東湖風景區遊客量突破2000萬人,2019年達到2359萬人,創歷史新高。2020年11月,東湖風景區單日遊客接待量兩度突破40萬人。
有近70年曆史的解放公園是武漢具有代表性的大型公園之一,打拳、跑步、喂鳥……漢口片區的武漢市民尤其喜歡到解放公園感受生活的氣息,公園一年總人流量過千萬。
今年上半年,解放公園進行了一次改造升級,除了栽種和養護綠植,公園在水治理上尤其花費了心思。治理過的湖水變清了,武漢市園林科學研究院還在公園中的自然湖岸,嘗試營造了一條長50米、寬5米的“水岸花溪”,種植了14種水生植物。
此外,經過改造後的西北湖濕地公園水質清澈、魚兒暢遊,小水鴨、黑水雞等水鳥在此常住,也成為了市區典型的小微濕地景觀。
據統計,2019年,武漢擁有小微濕地總面積6.35萬公頃。武漢市園林和林業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預計今年底,武漢將建成32處小微濕地,未來3年,還將打造50處,並運用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對濕地進行數字化、標準化、常態化管理。
讓城市融入自然,讓濕地融入生活。在江城武漢,濕地漸漸變成人們生活的必需品。
圖為解放公園。新華網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