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智慧焊接機器人為“一帶一路”項目奔忙 中建鋼構入選國家級智慧製造示範工廠
2月17日,中法生態城中建鋼構武漢廠,智慧地軌焊接機器人正在作業。長江日報記者張衡 攝
2月17日,大年初八,中法生態城中建鋼構武漢廠,還未走進車間,就聽到“嗞、嗞、嗞……”的電焊聲響,車間裏藍光四射,焊花飛濺。
今年42歲的張誠飛身穿灰色工服,頭頂藍色安全帽,防塵面罩遮掩著口鼻,立於一台電腦控制器前,指揮著4台焊接機械臂對兩根各長8米的鋼結構進行焊接。“以前我就一把焊槍,現在我可有4把。”
張誠飛大年初四就已回到工作崗位上。大年初六,工廠近600名一線工人都已回到工作崗位。目前在産的項目不僅有鄭州國際文化交流中心等國內工程,還有馬來西亞東海岸鐵路項目等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重點項目。
2023年6月,張誠飛將手中的焊槍換成了電腦控制器。他也從一名焊工轉為機器人操作工。談起“新搭檔”智慧地軌焊接機器人,這位幹了16年的老焊工讚不絕口。
“它配備線鐳射識別系統,我們只用在電腦上輸入構件的長、寬、厚度等信息,只需一鍵啟動,機器人不僅能自動識別構件焊縫的起始位置,還能自動匹配參數,全程自動焊接。”張誠飛説,焊工蹲久了,需要起身活動下筋骨,這傢夥可不知疲憊,能連續工作24小時。
與智慧地軌焊接機器人接觸的8個月裏,張誠飛逐漸摸清了“新搭檔”的脾氣,見證了它的成長。起初,這個“新搭檔”嬌氣,作業系統時不時報故障“罷工”。張誠飛問專家、看説明,買來專業書籍學原理。摸清機器人性子後,他開始嘗試自己動手解決問題,漸漸地一人一機越來越默契,故障越來越少。
目前,智慧地軌焊接機器人最高可焊接40毫米厚度的鋼構,12層焊道。“焊縫均勻美觀,一點不輸我們老焊工。”
智慧地軌焊接機器人是中建鋼構武漢廠近年來自研的眾多智慧化設備之一。近年來,該工廠在行業首創鐳射除銹,引入柔性分揀搬運,效率提升50%,能耗降低70%。工廠還研發了以智慧噴塗生産線、三維視覺焊接機器人工作站等20余項關鍵技術為核心的智慧製造生産線,攻克了35項製造工藝,僅國家專利就有67項。不久前,該工廠入圍2023年度國家級智慧製造示範工廠揭榜單位。
智慧化、數字化等創新技術應用讓企業市場競爭力明顯增強。中建鋼構武漢廠廠長左毅説,2023年工廠産量完成15萬噸,今年目標是16萬噸,當前訂單處於飽滿狀態,一季度工廠預計將有4萬多噸製造任務,目前訂單儲備量達到11萬噸,而且還在持續增長。(記者張衡 通訊員周雄 李博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