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十堰市白馬山天馬峰頂,愛爾蘭小夥艾倫(左)和來自波蘭的達瑞茲(右)面對山谷練習洞簫和竹笛。
8月10日,在白馬山天馬峰,來自英國的勞拉練習武當劍法。
8月19日清晨,在白馬山天馬峰,外國學員們面向朝陽,緩緩調息靜氣,吐故納新。
8月19日上午,在白馬山天馬峰,外國學員們在杜師父的指導下辨認中草藥,學習中醫知識。
8月19日,在白馬山天馬峰頂,波蘭人達瑞茲面對山谷間的雲海練習洞簫。
8月19日清晨,在白馬山天馬峰頂,學員們迎著朝陽練習功夫。
8月19日,來自法國的安琪兒練習中醫火療。
今年以來,隨著144小時過境免簽政策的不斷優化,越來越多外國人來中國旅行。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至7月,全國各口岸入境外國人1725.4萬人次,同比增長129.9%。武漢天河機場口岸近5萬名外國人入境,是去年同期的4倍,“City不City啊”等相關英式中文火遍網絡。
其中有這樣一群外國人被中國傳統文化所吸引,來到位於十堰市的白馬山天馬峰,跟隨道長杜師父開啟一段文化尋根之旅。
天馬峰是武當七十二峰之一。2005年至今,每年都有上百名各行各業的外國人慕名而來,其中不乏企業高管、電影演員等。“這裡不僅能練中國功夫,還能學習中醫理論知識,接觸中國傳統樂器……能全方位感受中國傳統文化。”愛爾蘭小夥艾倫用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告訴記者,他已經斷斷續續在山上待了7年多時間。
8月9日清晨5時,天還未亮,晨霧籠罩著天馬峰,霧氣在柏樹上凝結成水滴落向地面,森林中響起一片輕微的簌簌聲。
5時50分許,陽光穿透霧氣灑進山林,艾倫和其他6位來自不同國家的外國友人面向朝陽,緩緩調息靜氣,吐故納新,舒展身體,正式開啟了他們為期15天的中國傳統文化研學生活。
上午8時,在海拔近1000米的天馬峰頂,勞拉揮舞著銀光熠熠的長劍,一招一式,或飄逸靈動,或雄渾有力。
勞拉是生活在英國的俄羅斯人,在倫敦擁有一家諮詢公司。因從小患有哮喘和鼻竇炎,勞拉9歲時開始練習中國功夫以緩解病症,並逐漸愛上了中國文化。2013年,勞拉在倫敦開設了一家中醫養生館,每年吸引上百名英國人學習中醫養生功法。在熱愛的驅使下,這已經是勞拉第二次來到十堰天馬峰。
和勞拉一樣,來自捷克的西蒙娜大學畢業後,在家鄉開了一家中醫館,一開就是29年。
“中國有句古話叫‘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西蒙娜告訴記者,來到中國,她更想學習中醫的文化內核,希望通過理念的引導,了解中醫的養生原則,通過自我調適達到身體健康的目的。
“中國傳統文化,崇尚和而不同,不會強調對抗的思維,這種兼收並蓄的開放胸懷在當下社會是非常稀缺的。”艾倫直言,很多外國人都是被這種包容性打動,自己也是其中之一。
“很多西方人什麼都有,物質生活很豐富,精神上卻是空虛的。”2011年,身心俱疲的艾倫第一次來到天馬峰,多年的文化苦旅幫助他逐漸走出了精神困局。
在本期研學課程中,學員們將研讀《易經》《道德經》,並在實踐課上學習五音療法、火療法,認識中草藥等。
大部分外國學員,在國外都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有人每年都會來一次,把天馬峰當作定期的度假地,融入自己生活的一部分。還有的學員回國後,改變了自己的工作方向。比如,葡萄牙的瓦斯科,回國後從軟體工程師轉行,開了一家養生學校;德國學員約翰,創立了自己的出版社,把中華傳統文化經典著作翻譯到海外……
“這是一個正向的循環。”杜師父表示,希望更多的外國友人能學習到中國和而不同的文化理念,並且從中受益。(圖/文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任勇 通訊員 熊楚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