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數量首次突破百萬大關。”9月10日下午4:02,當躍動的數字定格在100萬,緊盯螢幕的武漢市市場監管局登記註冊處的同事們擊掌慶祝。
“辦證估計要花一天時間,結果不到一小時。”次日上午,中冶南方柯瑞(武漢)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軍親自來到光谷政務服務中心D18窗口,接過嶄新的營業執照。
“全程線上審批,窗口熱情解答指導,沒讓我們跑一次腿,註冊沒花一分錢。”王軍稱讚説。作為來漢定居16年的安徽人,他對武漢營商環境的變化印象深刻。這家高新企業註冊資金4000萬元,將專注于100余項專利在工業循環利用領域的大規模運用,新公司銷售收入今年有望達2個多億。
經營主體是市場經濟的核心細胞,主要分為企業與個體工商戶,是衡量經濟活力的重要標誌。2023年年底,武漢經營主體首次突破200萬戶,2024年,武漢新增經營主體和企業雙雙進入快車道。
截至7月底,全市登記在冊的經營主體總量達224.11萬戶,位居副省級城市第五,較2023年底提升一位。新登記企業14.3萬戶,日均新增企業500余戶,同比增加44.57%,增速排名全國大城市首位。不僅為就業提供了最直接最有力支撐,也是穩住經濟基本盤的底氣和韌性所在。
“8年前,武漢市企業數量38.12萬戶,4年前達到61.01萬戶,增長趨勢越來越快。”武漢市企業登記大數據平臺上,一條昂揚的統計曲線勾勒出“硬核“成績單。據統計,最能反映成色的上市公司在武漢達到107家,體現科創屬性的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309家,高新技術企業15323家,形成了優質企業梯次成長格局。
武漢市積極參與全省營商環境先行區創建,以控製成本為核心優化營商環境。在企業開辦服務中,努力做到能優化的流程全部優化,能精簡的環節堅決精簡,能壓縮的時限壓縮到底。動態對標國內最優辦理標準,實施“證照分離”“一業一證”“一件事一次辦”“跨域通辦”等改革,持續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全面實行企業開辦“1050”標準,即開辦涉及的多個事項一次申報,0.5個工作日內辦結,0費用。建立橫向集聚各類服務資源,縱向貫穿市、區、街、站的企業服務體系,建立619個服務站。武漢正全力打造全國最優的綜合成本“洼地”和營商環境高地之一,經營主體的活力和韌性越來越強。(記者劉暢、通訊員王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