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好人”黃德印:真情灑滿鄉郵路 滿懷愛心獻鄉親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2024-11-13 14:02:54

  11月12日,中央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發佈2024年第三季度“中國好人榜”,襄陽市保康縣黃德印入選2024年第三季度敬業奉獻類“中國好人”。

“中國好人”黃德印:真情灑滿鄉郵路 滿懷愛心獻鄉親

黃德印入選2024年第三季度敬業奉獻類“中國好人” 供圖 保康縣委宣傳部

  黃德印,男,中共黨員,1971年1月生,湖北省襄陽市保康縣郵政分公司寺坪郵政支局經理、鄉郵員。黃德印行走鄉村郵路近30年,行程超過55萬多公里,穿爛了130多雙解放鞋,騎壞了5輛自行車、4輛摩托車,投遞報刊130多萬份,送達郵件560萬件,準確率達100%,贏得鄉親們的信任和讚譽。黃德印曾獲全國郵政系統先進個人、湖北省優秀共産黨員、荊楚楷模、“湖北好人”等榮譽。

“中國好人”黃德印:真情灑滿鄉郵路 滿懷愛心獻鄉親

黃德印(右)將郵件親手交到村民手中 攝影 張瑋

  560萬封郵件無一差錯 他是南河岸邊最美“綠衣天使”

  黃德印負責的鄉郵路長達112.4公里,覆蓋了李家灣、大河洼、天子坪、三尖山等七個村莊。自1995年起,年僅23歲的他便接過了這份重任,背負著40多公斤的郵件,踏上了這條崎嶇的山路。

  寒暑交替,黃德印以山泉解渴,以速食麵充饑,以路邊為榻。他的手機裏,存儲著1千多個電話號碼,這幾乎是他郵路上所有農戶的聯繫方式。長年的騎行,讓他患上了嚴重的風濕病,每年有六七個月,他都需要用塑膠薄膜纏腿以緩解疼痛。然而,29年來,他從未向領導提出過更換崗位的要求。

  黃德印説:“只要郵路上還有村民,我就會一直堅守在這裡,幫助他們。如果我的付出能為他們的生産生活帶來一絲幫助,那我就感到非常滿足。”這份堅守與奉獻,讓黃德印成為了鄉郵路上的一道亮麗風景線,也贏得了村民們的深深敬愛。

  義務帶貨超150噸 他把“鄉郵路”走成“便民路”

  黃德印不僅投遞郵件,還義務為鄉親們提供買賣貨物的服務。他的摩托車和麵包車,宛如一個個“流動超市”,穿梭在山間小道上。因他細緻入微的服務,村民們親切地稱他為“黃嫂子”。

  每當“一長兩短”的麵包車喇叭聲響起,村民們便知道“黃嫂子”又來了。三尖山村的村民們紛紛圍攏過來,期待著從他那裏買到所需之物。黃德印停穩車,打開車廂,將郵件和村民們委託他代購的種子、化肥、玩具、衣服等物品一一交到他們手中。

  黃德印的“流動超市”裏,總是挂滿了村民們急需的物品。有時候,村民們拿到東西後,有錢就給,沒錢就欠著,黃德印從不計較。他不僅帶貨進村,還經常幫助村民將山貨馱下山,換成現金。長此以往,村民們對他越來越信任,甚至連存取款、購買保險等重要事務,都放心地交給他辦理。

  擠出12萬餘元幫扶困難學子 他在鄉郵路上播撒無私大愛

  多年來,儘管工資微薄,黃德印卻堅持拿出自己的積蓄,無私地幫助了13名貧困學子,資助金額高達12萬餘元。在他的幫助下,6個孩子成功考上大學,1個孩子已經踏上了工作崗位。曾因家境貧寒而未能完成學業的黃德印深知,對於山裏的孩子來説,考上大學是走出大山的最佳途徑,因此,他甘願為孩子們的未來付出這份力。

  黃德印的生活並不寬裕,他既要承擔家庭的重擔,又要為村民墊錢購物,還要資助這些貧困學生。為了減輕他的壓力,妻子開了一家理髮店,用微薄的收入補貼家用。

  如今,年過半百的黃德印依然堅守在鄉村郵路上,他的身影成為了鄉間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他表示,只要身體允許,就會一直堅守下去,為鄉親們服務,將這份溫暖和愛心不斷傳遞。(文 杜元 陳泉霖 張瑋 周艷)

編輯:高鈺姍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