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湖北萬里之遙的歐洲北海海面上,將要建造一座大型海上風電場的換流站,它負責接收海上“大風車”電力,並轉換為高壓直流電後送往陸地。換流站的“保險”能否承受高壓電的考驗,需要用嚴格的試驗來驗證。12月12日獲悉,即將承擔這一試驗任務的是湖北團隊,來自國網湖北電科院。這也是湖北首次在發達國家進行此類項目。
這一海上風電場位於德國北海,距陸地約200公里,是德國一系列遠海風電開發項目之一。2022年,國家電網有限公司下屬國網智慧電網研究院有限公司與美國麥克德蒙特公司組成聯合體中標該項目,擔任EPC總包商。該工程名為BorWin6海上風電柔性直流輸電工程,其採用的柔性直流輸電技術起源於德國,是高度靈活、高度適應清潔能源發電的新一代輸電技術,而本工程使用的核心設備——換流閥全部由我國生産,這也是中國高端輸電技術首次進入歐洲。
項目現場工作負責人、國網湖北電科院設備技術中心開關與過電壓室副主管夏天説,海上換流站是整個海上風電開發的關鍵節點。這一特殊試驗,將驗證GIS(氣體絕緣金屬封閉開關設備)是否能承受高壓電的衝擊。合格的GIS,可在系統發生故障時及時切斷電源,確保安全。
國網湖北電科院是全國成立最早的電力試驗研究院(所)之一,長期從事高壓電氣設備現場試驗技術與工程實踐,曾創造過20余次世界首例的高電壓現場試驗紀錄,該院自主研發的一體化整裝式現場高壓試驗裝備,能夠適應狹小空間。此外,國網湖北電科院還準備將2項國網在研科技項目成果應用於該項目,提升現場試驗質效。
BorWin6海上風電柔性直流輸電工程計劃于2027年投産。國網湖北電科院設備技術中心主任姚堯表示,承接本次工程,將進一步提升湖北科技創新實力,並在發達國家打響國網湖北電力品牌。(記者彭一葦、通訊員金雅傑、劉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