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了!粉了!紅了!紅了!此時此刻,武漢全城的梅花依次進入盛花期,全城都是一片浪漫花海,不少網友直呼:“武漢梅花直接封神!”

竹葉海公園梅花盛開。記者胡冬冬 攝
搶在櫻花之前,不少梅花在冬春之交盛放,帶來蛇年的第一抹驚艷。武漢,這座“梅花之城”,又迎來了一場花事盛宴。

青山江灘。黨雅君 攝
梅花的盛開,是這座城市的一場限時派對,是冬春之交的盛大儀式,更是一個此時此刻就要出發到武漢的理由。
梅花與武漢的千年情緣

武漢人愛梅,不僅愛梅花之美,更愛其傲雪風骨。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
……
千百年來,咏梅的詩文數不勝數。毛主席的那首《卜算子·咏梅》,更是刷新了大眾對梅花的認知。他筆下的梅花,是春之信使、嚴寒中的戰士,那樣生機勃勃,春意盎然,毫無苦寒之色。

墨水湖公園。李子云 攝
“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李白筆下這闋《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不僅讓“江城”雅稱永駐武漢,更訴説著梅花與一座城市的不解之緣。早在秦漢時期,每逢早春時節,江霧氤氳中暗香浮動,楚人將這種自然奇觀稱為“香雪海”。
武漢與梅花之緣,從此綿延千年。
東湖梅園古梅園,一株超過800歲的“梅祖宗”,年年春天繁花滿樹。這株美人梅,讓武漢與梅花的情緣歷千年而不衰。

東湖聽濤景區的小梅嶺。來源:武漢東湖微信公眾號
有山有水有亭的小梅嶺,是武漢最早的梅林。400余株梅樹,歷經近百年歲月,每朵花都帶著穿越時空的甜蜜祝願。
武漢 “梅花的百科全書”

梅臺映雪、梅妻鶴子、梅妃亭、梅園、梅苑、梅嶺、梅林、梅家山、梅子山、落梅軒......千百年來,散佈在武漢的地點和景觀,不少都因梅得名。梅在城中,城亦在梅中。

生物園西路附近梅花盛開。來源:中國光谷微信公眾號
“且喜東湖春早到,紅梅萬樹一齊開。”東湖梅園360余個品種、2萬餘株梅樹堪稱賞梅天花板。變綠萼、臺閣宮粉、玉蝶龍遊梅、錦紅垂枝等珍稀品種同臺演繹。

東湖梅園稀有的龍遊梅。趙麗 攝
落戶武漢的中國梅花研究中心培育出遠觀似雪、花香馥鬱的“雪海宮粉”、花瓣多達65枚的“多子玉蝶”、枝條斜垂生長猶如花傘的“紅臺垂枝”等,數十年來為世界新增163個梅花品種。
一座“種”在梅花中的城市


竹葉海公園梅花盛開。記者胡冬冬 攝
在武漢這座“梅花之城”,種植梅花的城市公園和景區有100多座,其中百株以上規模的梅林多達34片。不論你住在江南還是江北,在中心城區還是新城區,只要出門就能與一片梅海相擁。

黃鶴樓公園。肖恒 攝
黃鶴樓公園,可與梅相伴登高望遠。武漢園博園,跟著梅花去看全城最大燈會。花鄉茶谷,感受茶香與梅香的夢幻聯動,更不必説東湖梅園,從來都是賞梅頂流。
梅花滿開 全城熱愛

生長在“梅花之城”,武漢人對梅花的喜愛,早已幻化成多樣形態,深深嵌入生活。梅花糕、梅子酒、梅花茶包、漢繡中的“梅開五福”圖式……這是獨屬武漢的梅花風物志。

馬鞍山森林公園梅山。記者高勇 攝
武漢人愛梅,全城近10萬株梅花,大多數點位都能免費看。這些更有江城韻味的梅景,定能讓你不虛此行。

武商MALL附近。李子云 攝
竹葉海公園,2萬平方米的梅花連綿成海。木蘭花谷,300畝梅花鋪滿山坡。沙湖公園,紅梅黛瓦相映成趣。武商廣場,“快閃式”花漾街區紅梅盛放。

西苑公園。來源:中國光谷微信公眾號
漢口江灘,拍下梅花和江景同框。青山江灘,紅花綠水小白塔氛圍感拉滿。解放公園,看綠色梅花綻放。西苑公園,體驗紅梅與空軌絕美搭配。

關山荷蘭風情園梅花競相綻放。記者高勇 攝
就現在,來武漢看梅花!(策劃:張穎 設計:劉岩 文案/製作:喻鑫 曹欣怡 素材支持:記者明眺生 金振強 晉曉慧 部分資料:武漢圖書館 武漢東湖 武漢綠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