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宣恩彭家寨打造開放式“大博物館”
來源:楚天都市報  |  2025-03-03 11:11:33

  原標題:2025鄉村振興與城市更新研討會召開 湖北宣恩彭家寨打造開放式“大博物館”

湖北宣恩彭家寨打造開放式“大博物館”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50303092344

中國土家泛博物館

湖北宣恩彭家寨打造開放式“大博物館”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50303092350

彭家寨古吊腳樓群

  3月1日至2日,2025鄉村振興與城市更新研討會及聯合設計考察活動在湖北省恩施州宣恩縣舉辦。記者了解到,近年來,由華中科技大學設計團隊參與建成的宣恩縣中國土家泛博物館項目,將彭家寨整個村落和周圍景區打造成一個開放式的大博物館,這裡已經成為恩施州文化旅遊的亮眼地標。

  此次活動由中國民族建築研究會特色村鎮保護振興專業委員會提供學術指導、華中科技大學主辦,華中科技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與宣恩縣城市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共同承辦。

  宣恩縣彭家寨古吊腳樓群,始建於200餘年前,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還是中國幹欄聚落歷史建築的典型代表。

  如何讓彭家寨古吊腳樓群在鄉村振興發展中煥發活力?此前,華中科技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設計團隊與當地提出了“泛博物館”概念,在規劃建設中,彭家寨旅遊景區以傳統村落和文旅融合為載體,以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彭家寨古吊腳樓群為核心,以建築藝術和土家文化為靈魂,精心打造出了一個活化、動態、再生的中國土家泛博物館,在改善文物本體保存狀況、夯實文物安全基礎等方面多點發力。

  項目新建部分包括主、次遊客中心,忠侗裏鹽運小鎮、鹽運博物館、耍耍街、研學營、摩霄樓、墨客橋、地仙橋、土家文化展示中心等,總建築面積約為3萬平方米,項目于2021年8月建成開放。

  記者了解到,該項目規劃和景觀設計尊重原有地勢地貌,儘量減少對自然的擾動,除了設計了地面標高有變化的主體建築,還設計了層層疊退、順應地勢的景觀。

  同時,建築中採用大量被動式技術,減少運行中能源的消耗。如建築設計採用可生長的木材為建築的主材,以工廠製作的膠合木,現場裝配施工等。

  在子項高79.85米的摩霄樓設計中,設計團隊用數字技術解決了“裝配式要求標準化但獨特性要求定制化”這一矛盾。

  本次活動學術召集人、華中科技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趙逵教授介紹,忠侗裏鹽運小鎮以鹽運文化為主題,依傍酉水河岸而建。小鎮巧妙融合土家族吊腳樓的建造風格,整合了保存下來的金絲楠木建築,與對岸的彭家寨遊客中心隔河相望,共同構築起一個文旅建築集群。

  走進鹽運博物館,這裡不僅能領略到豐富的鹽運文化展示,還有多元化的體驗區域:有餐飲區供遊客品嘗特色美食,有演習區讓遊客親身感受鹽運場景,還有回憶區承載著往昔歲月印記。此外,館內還設有鹽運實物展示、鹽運場景復原及土家族生活復原等文化活動設施,它已然成為土家族文化展示的重要窗口。

  中國土家泛博物館建成後,以其獨特的創意和建造理念,吸引了大量遊客。2023年12月,彭家寨被確定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為當地居民提供就業機會,有力促進民族建築文化保護與旅遊業發展深度融合、和諧共生。

  華中科技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院長譚剛毅表示,自2018年起,宣恩縣彭家寨已先後三次在威尼斯國際建築雙年展上驚艷亮相,向全球展示了中國土家泛博物館彭家寨古吊腳樓的建築文化魅力,將土家古建築藝術推向了世界舞臺,為中華建築文化的國際形象增添了閃亮的一筆,也為我國鄉村振興與城市更新發展提供了鮮活案例。(記者 黎先才 通訊員 王振 羅帥韜)

編輯:高鈺姍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