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育秧工廠的智慧化暗室裏,3名工作人員正利用自動控制系統的空氣加濕和土地加熱功能,為水稻出苗創造適宜的濕度和溫度環境……這是近日發生在湖北省荊州市公安縣章田寺鄉達仁村雜交水稻制種基地的一幕。
國網荊州公安供電公司胡廠供電所員工在公安縣章田寺鄉達仁村雜交水稻制種基地廠檢查育秧工專變設備 攝影 鄭曉龍
公安縣是全國聞名的水稻制種大縣,擁有優質雜交水稻育種核心區4萬畝,年産優質雜交稻種1000萬公斤,産品遠銷10多個國家和地區。
近年來,公安縣不斷強化科技支撐,推動種業高品質發展。現代化的育秧工廠不只有智慧化暗室,還有精準的自動噴淋、降溫、通風系統。整田用的是履帶式旋耕機,插秧用的是高速插秧機,施肥、授粉用的是無人機,稻種烘乾用的是全自動靜態穀物烘乾機。
“我們的智慧平床式烘乾機可以將稻種含水量控制到12.5%以下。”公安縣章田寺鄉達仁村烘乾中心負責人張甫軍説,得益於供電部門主動上門提供“保姆式”服務,未雨綢繆對烘乾機電機設備進行“體檢”,農忙時節烘乾中心可以24小時不間斷作業。
國網荊州公安供電公司胡廠供電所員工在公安縣章田寺鄉金紅村白馬橋泵站檢查排灌設備 攝影 鄭曉龍
高科技在為種業賦能的同時,也對電力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暗室育秧所需的恒溫恒濕環境、無人機作業的充電保障、烘乾設備的持續運行,都離不開穩定的電力供應。
每年春灌前,供電部門都會組織專班登門檢查排灌設備。“3月22日我們泵站就正式開始24小時抽水灌溉,之前電力師傅幫我們把排灌線路查了個遍,對我們的電機也都進行了絕緣檢測。”章田寺鄉金紅村白馬橋泵站站長劉遠平説。
國網公安縣供電公司總經理萬義表示,公司通過構建“全鏈條+全天候”電力保障體系,為打造“公安制種”金字招牌提供堅強電能支撐。
“近年來,我們累計投資近360萬元完成章田寺鄉6條10千伏配電線路自動化改造,新建3個全自動烘乾房專變臺區,確保春耕制種用電。”國網公安縣供電公司胡廠供電所所長陳魏説。
進入四月,天氣回暖,稻農們繼續忙著育秧、整田、插秧,走在田壟上,隨處可見正在作業的旋耕機、插秧機。
“3月底的倒春寒沒有對育秧工廠的秧苗産生影響。有了科技手段的加持,農業抵禦風險的能力顯著增強,農民的收益獲得了更好的保障。”章田寺鄉金碩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楊發龍説。目前,合作社育秧大棚已出芽1.2萬盤,可供近300畝稻田制種。(文 張良 咼華麗 鄭曉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