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至5日,由中國科學院學部科學普及與教育工作委員會主辦,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承辦的“科學與中國”新疆博州行活動,在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以下簡稱“博州”)博樂市第六中學和第九中學展開,為邊疆學子獻上探索宇宙蒼穹與地球奧秘的雙重科學盛宴。
“科學與中國”新疆博州行活動現場 攝影 李娜
活動中,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邀請湖北省地質局地學科普首席專家王鏑做客博樂市第九中學,他以“探尋地球密碼,走進地質世界”為主題,帶領四百餘名師生穿越46億年的地球史詩。現場,他以圖文展示為主線,結合岩石標本與火山地貌圖片,從地球科學基礎出發,闡釋地質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繫,並結合新疆地域特色,重點解析了岩漿岩、沉積岩和變質岩的形成原理,以地質年代測定技術為例,揭示“普通石頭承載地球滄桑”的深刻內涵,同時闡述了地質研究在資源開發、災害預防和環境保護中的基石作用,為學生們打開了通往地球科學的大門。
活動現場 攝影 李娜
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特邀中國科學院新疆天文臺科學傳播中心副主任、研究館員宋華剛走進博樂市第六中學,以“遨遊太陽系”為題,引領學生踏上星際旅程。宋華剛從太陽系的宏觀結構切入,借助高清圖像與數據,生動揭示了太陽核聚變的能量奧秘,並對比了類地行星與氣態巨行星的本質差異。他巧妙融入中國探月工程、火星探測等重大航天成就,將深奧的天體物理理論與國家科技實踐緊密相連,點燃了學子們的民族自豪感。互動環節氣氛熱烈,學生們圍繞行星宜居性、地外生命、黑洞等前沿話題踴躍提問,宋老師結合最新研究深入淺出地解答,激發了學生們的好奇心。
博州作為湖北省對口援疆地區,本次“科學與中國”新疆博州行活動,是深化教育援疆合作、連結優質科學資源的創新實踐。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將持續致力於為邊疆青少年提供高品質的科學教育體驗,築牢科學素養根基,讓科學的星火持續照亮邊疆的未來之路。(文 張良 程想 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