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湖北省科技廳介紹,近年來,宜昌市聚焦科技賦能鄉村振興戰略,以服務基層産業需求為導向,科技特派員制度為抓手,推動創新鏈與産業鏈深度融合。截至2025年6月,宜昌市組織各級科技特派員累計服務市場主體152家,推廣新技術120項,培訓農技人才超5000人次。
一是構建三級聯動服務體系。宜昌市建立“市政府統籌-科技局調度-縣市落實”工作機制,召開專題推進會2次,選派1626名科技人才下沉一線,形成85個特派員工作站與39個示範基地的網格化服務格局。
二是精準對接産業需求。宜昌市通過“企業點單-專家服務”模式,解決羊肚菌溫控栽培等技術難題90余項,促成校企合作10項。秭歸縣富硒羊肚菌試種項目實現日采收150斤,預計總産值突破30萬元。
三是創新科技服務模式。宜昌市開展“惠農下鄉集中服務月”活動,組織518名專家開展實地指導232次,覆蓋117家經營主體,解決技術難題122個,發放技術資料近萬份。
四是培育特色産業鏈條。在宜昌市長陽縣打造“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魔芋産業聯合體,建成標準化基地5萬畝,帶動20個專業村發展,全産業鏈産值達30億元。
下一步,宜昌市將進一步加大農業龍頭企業培育支持力度,促進科研院所與農業企業合作,通過積極引導武漢産業創新發展研究院、湖北省農業科學院等專家團隊與宜昌農業龍頭企業合作,支持省級高校科研院所與宜昌市農業企業形成科技研發共同體,共同解決糧食安全、增産增收等技術難題;發揮有限科技計劃項目資金撬動作用,尤其是運用科創供應鏈金融,知識價值信用貸、科技人才貸等金融政策,為農業科技企業注入源頭活水。(文 姜勝來)